作家专栏新媒体寻路

W3C邀请专家,中文排版需求编辑。EPUB 3电子书格式专家。从2010年起推动各领域的数位出版转型。

别把产业问题当作社会问题(上)

发表时间:2016-03-22 点阅:4116

关于标准化与企业转型的几件事

从我踏入数位出版与电子书以来,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出版业面对环境的改变相当急于找出转型的方法,数位与电子书是一条路,但是要不是不忽略不谈,就是有着许多不去做就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而这些意见被提出来时,多少混合在一起而变成一道挡住自己的墙。

若简单分析之,大致上我会拆成以下两点:

  1. 一项是技术相关,关于EPUB 3这种格式的事情;
  2. 一项是产业面,关于转型这件事。

我推动EPUB 3这种电子书格式已经很多年了。但经常听到这些意见:

  • EPUB 3太复杂了,没有办法简单的产制。
  • EPUB 3用网页技术把书包成一包贩卖,早晚会被淘汰,全部网页化。
  • 要制作电子书,编辑流程要改变,但第一线的人不想变。

让我们先就标准这件事情来谈谈,任何涉及新技能与改变的事情,都是产业转型的问题,后面再说。


关于标准化

不管你是不是技术圈内人,应该都听过过去很多技术公司因为使用非标准技术,产品不能和其他接轨,最后导致失败的案例。不过,也有很多案例是这些公司提出自己的技术,并且强推获得大份额的市场占比,最终成为主流。

像这样的案例都还不少。但对产业来说,造成的害处比好处多。像是网页浏览器,微软的IE使用了许多私有技术,在Windows XP占极大市场的状况下变成一般人常用的浏览器。在大家不更新作业系统,不换浏览器的状况下,不仅使得新标准技术的推动停滞,更养出许多服务提供者与开发者的习惯,认为停在那边就好。

在短暂的电脑历史中,私有技术难以成功几乎是事实,就算成功,也会让产业停滞不动。在这状况下,国际的开放标准:由相关的产业公司参与制定,以开放不需授权金的方式释出,让大家都能使用。是比较合理的作法。

EPUB就是一项国际开放标准,由IDPF所制定,然后透过全世界会员的采用变成实质标准;现在也送到ISO国际标准组织变成法理上的国际标准。

不过,「开放」与「国际」是否真的那么理想,也不一定。

首先,「国际」参与就是个门槛。你必须加入这些组织的会员,并且稳定地参与各种会议与议题的讨论,甚至协助把规格给写出来。无论在语言能力上、技术能力上以及差旅费用上,都是相当大的负担。结果往往「国际」标准,多由美国为中心等技术强国所制定出来。

而「开放」也不全然如此,往往业界的主流参与者会占主导地位,例如在Web标准上,微软、Apple、Google等有开发浏览器的公司,因为能够直接实做出来,提出的意见也相对重要。也有从私有格式转为国际标准的案例,自己提出的技术若成为国际标准,一方面在业界就有主导地位,于某些状况下甚至可以收取专利金。(标准归标准,专利归专利)

这就是国际开放标准的实际状况。但是与常听到的反对理由,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以参与取代批评

国际标准化经常面对批评。像是现在几乎用在所有资讯产品上的文字编码Unicode,由于整合了世界的所有语言文字,受到的批评相当多。有些语言,使用的国家不参与制定的活动,而是由其他国家(多为美国)的专家来制定,然后完成后,受到当地使用者与专家的批评。

但是这些标准不是不能改变。在外部怎么批评,都不如把意见带到议坛上正视并且修改来得实在。一来我们不能停在旧的技术,二来更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可以想想:你能要求作业系统不用Unicode,而改用BIG 5编码吗?

台湾产业界,面对国际时多半会遵从国际标准;但面对国内需求时,往往就会变得没有标准各自为政。硬要他们采用时,就会冒出一堆批评,但从来也不会走到国际上,正式提出这些问题去解决它们。

当然,如前面所说,国际标准化有着「强对弱」的技术宰制与殖民问题。但是在对等的关系下,不参与就是自己愿意接受结果。在对内的状况下,如果国际采用的标准都不能成为业界采用的标准,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遵循的对象?

 

走一步算一步

另外就是「产业害怕变化」。

现代出版一百年间,技术上大概只经过活字排版到照相排版的改变。但大约20年前,Quake与Pagemaker/InDesign等桌上排版软体快速带来变化,还没习惯多久,电子书又来了。

每每遇到改变,就会有人问:「最后会变成怎么样子?」

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就算有答案,也是到了事后才能填上。在变化发生的当下没得解。

就像是前面说的状况,有些人认为内容不该如书打包起来,而是透过网页来存取。但是这只是个假说,或者是个愿景,能不能够达到还不能确定。但发生在变化中的任何一切,就算最后不是最终成果,过程中的训练对于达到最终成果都有所帮助。

像是学习制作EPUB,会知道HTML与CSS如何构成电子书的结构与版面,假设未来真的出版走向网页时,这些知识依然有用,而且更有用。在技术推进的过程中,许多1.0的细节可能会改变,但2.0不会推翻1.0提出的核心概念。以此类推,若不选一阶踏上去,就永远不会开始。

批评一项技术标准而不参与,或者认为会有更好的未来技术,都只是站在台下往上看,连第一步都不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