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公益女孩沈芯菱 鼓励数位原生世代实现世代共创

发表时间:2019-03-07 点阅:3054
Responsive image

 青年心声篇》以行动力及沟通力扭转年轻人刻板印象 

公益女孩沈芯菱  鼓励数位原生世代实现世代共创

 

来自云林弱势摊贩家庭的沈芯菱,11岁起投身公益,在从未接受捐款及赞助下,透过网路与缜密的规划,加上超强行动力,18年来独力回馈社会超过800万元,努力迈向公益,实现新旧世代共创。

 

面对低薪、薪水冻涨以及高房价的苦闷,不少青壮年人感叹看不到未来,也让台湾世代关系益形紧绷,然而,沈芯菱,一位出身社会底层、家境贫困的女孩,靠著「沟通力」、「行动力」扭转「儿童弱小」的刻板印象,从11岁起,协助弱势的人,迄今,沈芯菱长达18年的「温柔革命」仍未接受赞助和捐款,却已回馈社会超过800万元。

 

沈芯菱,出身云林,从小跟着双亲奔波三「市」―― 早市、黄昏市场以及夜市,是在地流动摊贩讨生活的孩子,尽管没有学前教育,但生活就是她的教室,墙上各式看板、路牌、车牌都是她的课本, 妈妈总不厌其烦地在货车、市场教著芯菱识字,而这样的训练,也造就沈芯菱5岁时虽然不会注音,却已会念报纸。

 

善用网路解决果贱伤农问题

对于推动公益,沈芯菱说,刚开始只是因为看到阿公为了盛产的柚子而感叹伤神,让她了解到,原本对农家来说,丰收是值得开心的事,代表过去的农忙有了回报,但比丰收更实际的冲击是农产过剩、果贱伤农。

 

阿公的愁眉苦脸,促使当时才小学四年级、11岁的沈芯菱想利用学校电脑课所学的知识,透过网路让外界看到果贱伤农与老农辛酸,帮云林老农销售产量过剩的文旦。

 

沈芯菱说:「小四当时,学校刚开始推动电脑课,虽然每周才40分钟,但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而沈妈妈看到女儿为了使用电脑,宁可放学后自动多留在学校,便毅然卖掉了所剩不多的玉饰,还帮沈芯菱买了人生第一部的中古电脑。这是沈芯菱与妈妈母女之间独有的沟通方式。

 

沈妈妈说:「芯菱很乖,没有补习,也从没有开口跟我要过东西,她宁可下课时间多留在学校使用电脑,也不跟我开口要电脑。」「在乡下要跟人家借钱很不容易,因为人家也没有余裕可以借给我们,而且我们也不习惯跟人家开口。」

 

哪怕仅1%的机会都要去试

尽管当时的电脑一台动辄3、5万元,且网路卖文旦不一定会成功,但在沈妈妈「反正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也不怕失败」的鼓励下,开启沈芯菱透过网路、科技解决生活周遭问题的行动力。

 

当时网路才要起步,Google也才刚成立第3年,沈芯菱却想凭借着她对网路的一知半解,帮阿公等老农销售滞销的文旦。她贴切形容:「当时上网要靠拨接器,之后就是长长地『滴』的一声,有时还不一定能顺利连上网。」

 

「常常我都会跟阿公、阿嬷讲『网路』,但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网路』,对网路感到陌生,反问我:『哪一条路叫网路?』」当沈芯菱告诉阿公、阿嬷,要用网路卖文旦时,老人家们的反应则是问:「会花很多钱吗?」对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是个必须正视的务实问题。

 

沈芯菱回想当时,「上网的时间必须分秒必争,因为挂网时间越长越花钱!」也因此,沈芯菱总是小心翼翼地使用网路,就是担心超额的上网费,对家计造成负担。

 

被问到不担心网路卖文旦的活动可能失败吗?沈芯菱说:「可能从小环境使然,让我发现,本来很多事情可能是别人眼里的徒劳无功,只要你去做,不管最后结果是不是如意,你一定都会有收获。」「不能说有百分百的信心才去行动,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哪怕只卖得掉一颗,就要去行动。」

 

公益范围扩及海外

所幸,在图文并茂的说明下,沈芯菱成功利用网路、透过最雏形的电商模式——电子信箱,之后成立网站平台,持续至今帮助百位老农网销上百万斤、纾解滞销危机。且随着年龄增长,沈芯菱不断向外扩展公益的范围及对象,如看到贫富差距让弱势孩童无法获得教育的机会,因而推动「安安免费教学网站」,甚至将公益的范围走向海外,扩及非洲、尼泊尔、印度、柬埔寨等地。

 

沈芯菱说:「云林不仅是我的家乡,更是很重要的根,虽然有人形容『云林是台湾的非洲』,对云林的印象是又老又穷,但因为成长的关系,让我对云林的情感很浓烈,而我触目所及的都是农民、摊贩、劳工、新住民,这些可能在别人眼里是所谓的社会问题,但对我而言都是真实的生命,他们并不是问题学生,也不是社会问题,他们只是被『问题』环绕的生命,且也因为这样的土壤才能孕育我。」

 

 呼吁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定位生命 

当然在推动公益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曾有同侪觉得沈芯菱特立独行,甚至也曾招致网民的不看好、酸言酸语,而每一次的活动,其实都考验并累积沈芯菱向外沟通的能力。如14岁时,有鉴于城乡差距,常有学生误入歧途,在当时免费课辅风气未起时,沈芯菱自己写企划,并成功招募大学生加入她对弱势孩童的免费课辅活动。让人见识到沈芯菱不仅懂得网民的语言,可以与网民对话,也能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同年龄层沟通。

 

对于自己的沟通力,沈芯菱表示,「communication,从字根、字尾来看,就是一起(co)、行动(action),至于要怎么一起行动,我觉得要有很大部分的前提,在于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自己的定位,简单来讲,很多年轻人喜欢透过壮游寻找自己,却忽略最终要做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她也表示,沟通必须随着读者阅读习惯改变而作出调整,不同年龄层的读者需求也不同,如与长者、前辈的交流可能需要透过较完整得体的方式进行,与年轻人学生族群可能就需要精简有力。

 

沈芯菱依目标族群的不同,而调整沟通能力的案例,莫过于她在台大EMBA104级毕业典礼的致词,她透过同理力(Empathy)、使命力(Mission)、共益力(Benefit)、行动力(Action)这四个价值,重新诠释EMBA,这场丰富的致词,短短2天吸引超过30万人次点阅。

 

至于要如何化解或调适周遭质疑的声音,沈芯菱说:「如果大家有自己专注的目标,尽管面对不同的建议,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目标上,毕竟这才是比较重要的事。」

 

同时,她也分享当自己面对不同建议时,会不断的思考与学习,并把它转变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真实的情绪反应,坦言当下会生气、愤怒都是难免的;慢慢静下心来后,进入第二个层次「忍耐」,忍耐不去计较,不要理会;第三个层次则是自己还一直学习中的「超越」,但超越并不代表超越这些建议,而是如何在未来做出更理想的贡献、付出。

 

沈芯菱表示,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不证自明的,且各行各业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类的建议、指教,哪怕是学生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时她都会鼓励学生,听到这些建议时,先反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这是谁说的,第二他说了什么,第三他为什么说这句话。

 

当用这个方式去思考后, 她进一步表示,可以把它分为三类建议,第一类建议是来自能力比你好的人的建议,这些人有时候讲话很直接会伤人,但他的初衷原意都是好的,当你采纳时,你会有所收获;第二类的人则是属于无聊的人,这类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因为自己无法实践梦想,所以,也不准你实现梦想。很多人自己不快乐,所以,也不希望你快乐,你要他们喜欢你,就是你也要变得不快乐;第三类则是误会的人,当他们了解时,误会自然就会解开。

 

鼓励数位原生世代先证明自己能力

细数沈芯菱自11岁以来投身公益,几乎每年都推动一项公益活动,并于23岁、2013年时,推动「台湾6.0希望工程」,包括弱势教育、扶贫志业、人文历史、土地正义、国政民情、国际救援六大工程至今。

 

迄今18年的公益之路,沈芯菱未接受赞助和捐款,却已回馈社会、捐助弱势超过800万元,其善行不仅被载入教科书中多达13本,多次被国内外媒体报导,更荣获「总统创新奖」、两度蝉联「总统教育奖」以及十大杰出青年等多个奖项,是台湾家喻户晓的公益楷模。

 

然而,沈芯菱的案例毕竟还是少数,尤其,800万元对月薪22K的人来说,更是笔天文数字,对于多少曾经相信努力就能看到希望,苦熬总能看到一片天的千禧世代来说,出了社会后,梦想逐渐被高房价、低薪资压垮时,慢慢只剩下「青贫族」、「啃老族」等负面标签。

 

对于这些负面标签,沈芯菱认为,其实每个世代都曾经历过被贴标签,每一代都会有类似的状况,只是现在有了科技,这些情况会更明显、更放大,加上沉默螺旋效应,难免会让人有这样的直观印象。

 

她认为,若可以找到共通点,找到上一辈如何去克服、撕掉这些标签,成为现在大家所敬佩,想要追寻的方向,并把这样的典范转移,将可实现世代共创。其次,沈芯菱也鼓励年轻人先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能耐,另一方面,也希望前辈及更多企业,包含金融机构等,提供更多资源、舞台,如此一来,世代间将会有更多对话的可能。

 

再者,沈芯菱也呼吁父母亲,应该让每个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她说,每个人面临的环境挑战都不一样,贫困环境出身的孩子虽有误入歧途者,但更多是珍惜资源发扬光大的,尊重每个人的发展,让他们成为有用的自己。

 

在沈芯菱小小的身躯上,蕴藏着源源不绝的大力量,她用自身的力量,持续浇灌对乡土、对弱势偏乡的付出。她认为,自己是在推动「温柔革命」,而付出的800万元是超值的学费,不仅可助人更可助己,让她从中学习到许多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东西。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11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