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台股逼近30年新高 看台湾经济转型与世代交替

发表时间:2019-12-05 点阅:1815
Responsive image

台股逼近30年新高 看台湾经济转型与世代交替

 

 

回顾台股30年来的变化,其实就是台湾经济转型的历程,无论股市如何涨跌,经济基本面、资金流向及产业型态的改变,都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从中即可观察出经济的转型与世代的更迭。

 

今年以来,台股表现突出,不仅指数涨到近30年新高,许多大型电子权值股带头上涨,台积电市值更创下8兆元新台币的历史记录,台股总市值也达到35兆元。许多分析师已预期,台股将有机会挑战1990年2月12日创下的历史高点12,682点。

 

30年刚好是一个世代,回顾台股30年来的变化,其实就是台湾经济转型具体而微的缩影,产业型态已从旧的传统产业转型至电子业;至于从投资人角度来看,也一样出现了新旧世代的交替,对于投资的想法与作法,年轻人与父执辈也有明显改变。

 

不过,不管股市如何涨跌,经济基本面、资金流向及产业型态的改变,永远都是影响股市很重要的三大变因。笔者即试着从这三个面向来分析台股30年来的变化,或许可为读者找出几个观察角度。

 

三面向剖析台股变化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1990年台股涨到12,682点,经济基本面确实提供最重要的动能。从1951年至1990年,台湾对外贸易畅旺,连续40年平均经济成长率达9%,不仅居世界之冠,也为台湾创造了700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存底,为台股累积巨大的成长动能。

 

至于在资金面部分,台湾在经济连番成长的推动下,民间游资充沛,股市成为民众追求一夜致富的地方。因此,1986年台股才刚越过1,000点大关,期间还有多次政府以课税等政策降温,但没想到短短4年后的1990年2月,指数就冲到12,682点的天价,而且9成以上成交量都来自散户,开启了「台湾钱淹脚目」的疯狂年代。

 

从产业型态来看,30年前台湾产业型态还在水泥、石化、纺织、钢铁等传统制造业,还有金融、资产、百货等传统服务业的年代,因此,当股市带动土地资产跟着飙涨时,资金也疯狂涌进具备丰富资产题材的金融股及资产股。当年创下天价的股王「国泰人寿」,股价最高飙到1,975元,一张股票将近200万元,散户还是无怨无悔地疯狂抢进。

 

今年是台湾资金流入反转年

 

不过,30年后的今天,台湾时空环境已大不相同,从1990年的12,682点跌下来之后,投资人受伤惨重,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至于台湾投资环境也变得更多元、更国际化,新生代对于投资股票的想法也明显转变。

 

若从经济基本面来分析,这3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从1990年之前的9%高峰掉落,根据央行统计,1998至2007年台湾平均经济成长率掉到5%,2008至2017年更掉到2.7%,经济成长率每况愈下,还被很多人批评是台湾「鬼混」20年,难怪股市缺乏上涨动能。

 

从资金面来看,1990年股市从高档跌落,台湾民间资金也开始明显外流,不管企业或个人,对于海外的投资更加积极,尤其企业投资中国大陆加速,南进投资也不在少数,因此连续20余年,台湾资金帐净流出。资金是推动股市最重要的动能,资金外流对股市表现绝不是正面因素,这也是过去30年台股一直无法突破高点的原因。

 

不过,在资金外流20多年后,今年却是台湾资金流入的反转年。根据经济部的统计,目前已有153家企业,累计达6,971亿元新台币,逼近7,000亿元大关的资金回台投资,预计可创造5万6,294个就业机会。资金回流成为台股上涨的动力,也是反攻12,682点的重要动能。

 

从产业转型来看,30年来,台湾顺利转型至电子产业,从电脑、半导体、云端伺服器到5G通讯设备等,已成为全球电子业最重要的代工及零组件供应国。电子公司成为台股交易的主轴,台积电、鸿海及大立光等电子权值股,又成为此波台股指数创高的主要力量,大立光靠著超高获利,股价最高一度涨到6,075元,一张大立光股票就要600万元,比当年的国寿更疯狂。

 

再仔细对比30年来的变化,30年前台股大约只有200家上市公司,但截至2019年10月,台湾上市公司家数已达936家,合计上市柜公司总家数则达1,712家,规模已扩增8倍以上。

 

在总市值部分,30年前台股尚未有市值统计资料,但根据证交所历来统计,最早有台股市值的资料是从2005年开始,当年是14兆元,如今则扩增到35兆元,14年来变成2.4倍,若对比30年前,当然会增加更多倍。

 

另外从几个数字来看,台股今年10月整体本益比为18.25倍,股价净值比为1.76倍,都是很健康的数字。企业市值反映的是公司实质的获利能力,因此,如今指数回到30年高档,只是忠实呈现台湾产业的实力,与30年前非理性的本梦比年代不能相提并论。

 

至于参与股市的投资人也有明显变化。30年前的股市狂热,96%以上的交易量来自散户,炒股成为全民运动,但如今外资交易占比都在3成以上,加计其他法人则都超过一半,台股早已进入法人主导的时代。

 

应持续耕耘隐形冠军市场

 

在台股市值不断创高的同时,台股权值王台积电创下8兆元市值的记录,不仅挤进全球市值前20强,接连超越迪士尼、可口可乐,写下台湾企业登峰造极的一页,台积电的表现,也是台湾经济转型至电子产业一个最典型的案例。

 

过去,很多人批判台湾电子产业都只做代工,缺乏技术,毛利又低,但是这样的批评并不全对。台积电晶圆制造技术不仅领先全球,还有深厚的研发实力,加上毛利率都在4成以上,就可以破解大家对电子代工业的迷思。

 

台湾是个小岛,原本就没有广大市场及人口支撑品牌发展,但投入电子制造业,让台湾成为美、中及世界各大品牌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样的定位其实相当清楚,也很符合台湾本身的竞争优势及能耐。

 

而且,类似台积电这种拥有全世界竞争力的公司,台湾其实还有很多,与其说台湾电子业都在做代工,不如用「隐形冠军」的概念来理解会更加贴切。隐形冠军隐身在许多产业中,台湾成为全世界电子业最重要的供应链,并且拥有最多电子业的隐形冠军,许多大家熟悉的电子权值股,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隐形冠军。

 

其实,近来美中贸易战越打越激烈,台湾「做全世界朋友」的角色定位,正是因祸得福的主因。台湾在许多技术及制造领域拥有实力,提供许多品牌设计制造及代工服务,但台湾并没有切入系统产品并拥有自有品牌的企图,与客户不会有竞争的情况,也成为世界各大品牌争相合作的对象。

 

不过,台湾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台积电吗?这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我认为,台湾要再诞生一家市值8兆元的企业当然不容易,但台湾若持续耕耘隐形冠军市场,未来培养出一千家公司、每家公司市值80亿元,并不困难,如此也可以累积出相当于一个8兆元台积电的产业价值。

 

鼓励年轻人以定期定额养成投资习惯

 

除了30年来产业成功转型外,年轻世代的投资想法也变得非常不同。虽然台股近来很热络,但股民的投资气氛却很冷,最近几次与身旁朋友聊起,似乎很多人对股市创高无感,大部分人也反映自己没有赚到股票钱,尤其年轻人更是如此。

 

最近,台新银行就公布一项调查,根据投资人开户的统计数据,台湾30岁以下的投资人开户数占比不到1成,多数投资人集中在60岁以上,高龄化非常严重,台新银行指出,「年轻人不买股票,是台湾证券市场发展的隐忧。」

 

以这个30岁及60岁的年龄来区分,刚好也就是一个世代。我相信年轻人不开户买股票,当然有薪水太低、没有余钱可以投资等限制,但是,投资理财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也是吸引年轻人将资金放在其他地方的原因。

 

就像金管会主委顾立雄说的,他鼓励年轻人先用定期定额方式投资,或多去了解ETF(指数股票型基金)等商品,而不是直接买股,透过这些不同的理财工具,让年轻人先了解市场的机会与风险,或许对养成更好的投资习惯会有帮助。此外,年轻人习惯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事情,做任何事都需要很酷、好玩,若投资理财也可以更重视行动化及个人化的服务,让投资变得更容易、拥有更多娱乐效果,或许才是金融证券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为今周刊顾问、财经节目与论坛主持人)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20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