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金融业响应撤资高排碳企业 抢救发烧中地球

发表时间:2020-03-04 点阅:1428
Responsive image

 

 

全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发表公开信给相关行业的CEO,明确表示气候变迁危及全球,金融业无法置身事外。而台湾金融业对于碳排放密集产业的放款,也应该谨慎以待,除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可为抑制碳排放成长做出贡献。

 

2020年元月下旬在瑞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大会期间,有全球「央行中的央行」地位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绿天鹅报告」(The greenswan),阐述气候变迁将是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风险来源。这份报告发布的时间几乎与WEF发表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同时,内容更是相互呼应。WEF的风险报告指出,今后全球前五大风险都与气候变迁有关。因此在WEF年会中,全球暖化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未来一年对全球稳定的最大威胁依序是极端天气事件、未能成功减缓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人为的环境破坏。因为气候变迁所衍生的旱涝加剧、公共卫生疫情的扩散,除了危害到民众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外,也为全球的经济与金融秩序带来重大风险。

 

 贝莱德明确表示投资标的须符合ESG 

 

全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其总裁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每年初都会写一封公开信给相关行业的CEO,说明未来整个集团的投资政策与重点方向。各产业都不敢轻忽这封信释出的讯息,因为公司的经营若与其相违背的话,恐怕得不到贝莱德的投资。已经被贝莱德投资者,也可能被释出。2020年1月芬克总裁的公开信中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气候变迁危及全球,金融业无法置身事外。

 

芬克总裁在这封长信中强调,自己在投资领域40年,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幸赖有联准会帮忙度过。但气候变迁给全球金融带来的风险,联准会是帮不上忙的。更不幸的是全球暖化带给金融业的冲击,比2008年金融海啸还严重。因此金融业的自保之道就是调整自己的投资哲学,不再挹注资金于加速地球暖化的投资项目,才能帮自己降低气候变迁带来的金融风险。而我们现在正处于重新形塑金融投资本质的关键时刻上。

 

以加州跟澳洲的森林大火为例,烧掉多少家庭的房子,这些房子可能还都有银行贷款,银行能否确保其债权?保险公司一下子要增加那么多理赔,这些都是活生生气候变迁带给金融业的风险。更严重的是,各地旱涝的灾情越来越严重,生态疫情的冲击面也越来越广,都使得需要长期稳定投资的金融业不确定性更高。例如许多政府或民间PPP发行债券建造水库、道路或桥梁等基础建设,结果可能演变为干季变长,水库蓄不到水,或是豪雨加剧让基础建设损坏率变高,这将对这些债券的债信带来怎样的影响?甚至气候变迁影响粮食产量,拉高农产品价格,也造成通膨压力,影响利率走向,这又引发另一波金融风险。

 

在给相关行业CEO的公开信中,芬克总裁明白宣示,对于不愿意完整揭露环保风险的企业,且不打算遵守重要业界规范的企业,将不再是贝莱德的投资标的。2019年贝莱德已经因为此议题,否决了2,700个公司的投资案。该公司已计画在2020年开始对高排碳企业撤资,并且转移到永续经营,符合ESG(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公司。贝莱德目前管理的投资金额有7兆美元,已决定用调整投资组合来为地球降温,也降低未来自己的经营风险。

 

不可忽视气候变迁冲金融体系

 

事实上,贝莱德这么做也不是创举,它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因为联合国有一个永续金融倡议(UNEP Finance Initiative),揭橥三项原则:1、负责任的银行(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2、永续保险(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3、责任投资(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银行、投资机构与保险公司连署,希望以民间投资为杠杆,落实永续发展。而参与连署的金融机构在签署18个月后,须依规定格式定期提交自评报告,并答复在六大领域的落实结果供各界检验。

 

台湾由于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因此本国金融机构无法进行连署,也使得国人对此国际发展趋势较为生疏。但这并不表示台湾金融机构因为不能连署,所以就不用尽此义务,省得麻烦。事实上,台湾金融机构可能因为无法连署联合国永续金融倡议,而丧失被国际资金投资的机会,因为许多国际投资机构要求被投资者必须连署该倡议。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后,各主要国家为降低日后发生金融动荡的机率,特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目的在评估全球金融系统的漏洞,提出解决方案并监督执行。该委员会也体认到,全球气候变迁对金融体系冲击的风险日益巨大,因此在2017年发布「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建议书」(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提供企业揭露气候相关财务资讯的建议架构,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在这套揭露架构中,TCFD引用「碳定价」(Carbon Price)的概念,企业必须为排碳负担适当的成本。借由导入此会计准则,让所揭露的气候资讯能够量化和透明化,更客观的衡量气候造成的财务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家大企业依此格式提出报告,以作为投资人决策相关资讯。台湾签署支持TCFD的企业有13家,包括金融业、电子制造业或半导体产业等。

 

台湾近130家企业参与CDP倡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际民间倡议也值得重视,这些组织要求各大公司必须揭露环境相关资讯供民众检验,有的还帮这些公司打成绩。经过众多消费者团体与环保团体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并把他们的消费行为,当作是对企业的信任投票。有不良纪录的企业,其产品很可能遭到消费者唾弃。同样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把企业的ESG表现,当作选择投资标的的主要考量因素。台湾虽然主要是生产关键零组件或OEM,自主品牌较少,但未来还是难逃被检验。因为现在不仅是检验品牌公司,还要求品牌公司检验其代工厂或供应链厂商。不符合要求,可能就会被从供应链中剔除。

 

例如「碳揭露倡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每年邀请全球数千家企业揭露其碳管理相关的数据、风险及机会,至今即将迈入第20年。目前CDP代表超过525家管理逾96兆美元的投资机构以及120家采购金额共超过3兆美元的品牌商,分别向其投资的企业与供应商进行碳揭露调查,台湾也是被CDP锁定的重点。目前台湾有129家企业参加CDP倡议,但许多公司所提交的报告在CDP评鉴中,还有许多改善空间。

 

由于台湾在国际产业分工上,刚好是在排碳较密集的部门,因此人均排放量长期都在全球前20名,极易成为国际课责的对象。因此企业不但要做好减碳工作,也应做好相关资讯的揭露,做好社会沟通的工作,让各界知道台湾企业减碳的努力与诚意。

 

企业排将影响资负债表

 

随着此议题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企业必须为排碳付出成本,也就是所谓的「碳定价」(Carbon Pricing)的政策,而台湾在2015年通过的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也有此制度设计。该法第18条规定:「中央主管机关应参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与其协议或相关国际公约决议事项,因应国际温室气体减量规定,实施温室气体总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也就是说,国际对此的要求越多,台湾离总量管制就越近。目前环保署已经要求排碳大户进行温室气体盘查登录,一旦进入总量管制,企业的排碳将影响其资产负债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国际大公司非常注重「碳风险」这个议题。

 

无可讳言的,台湾的碳风险越来越无可回避,但风险意识可能需要加强。例如2014年初,金管会要求国内银行公会研商,在银行业的授信相关准则规范中纳入「赤道原则」。之后银行公会也增订授信准则,让银行办理专案融资审核时,考量贷款者是否善尽环境保护之责任,并作为是否放款之依据。然目前落实赤道原则的银行并不普遍。因此,建议金融业要注意企业的温室气体减量管理,对于能源或碳排放密集产业的放款,应该要特别谨慎。除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可为抑制碳排放成长做出贡献。(本文作者为台湾金融研训院副研究员)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23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