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重新诠释完美定义,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发表时间:2020-08-27 点阅:1471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Paul Gilmore on Unsplash

 

我们都活在一个鼓励人人奋力追求完美的文化中。导致我们痛恶不完美的事物,以为我们有能力、也应该达到完美的境界。

 

父亲跟我同行,也是个学者。他在哲学系当教授,是位满腹经纶、一丝不苟的严师,常督促学生﹁仔细、深入、有系统地﹂思考并追问跟自身和世界有关的大问题,不管在教室里外,总能展现无穷活力。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他才智过人,许多事都难不倒他。

 

去年夏天,父亲意外辞世。一天傍晚,他正坐在厨房餐桌旁阅读《纽约时报》,忽然心脏衰竭陷入昏迷,三天以后就断了气。

 

我深爱父亲,他在很多方面,包括他的价值理念、处世技巧、工作资历,甚至运动耐力等都是我最佳的学习典范,所以他撒手人寰这件事,始终是我最大的遗憾,也常让我想起他的为人和经历、死亡和自我的问题。每次面对这些过去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总有一股直捣心扉的沉痛感。

 

失去父亲换来的获得

 

父亲的死也赐给了我一些礼物,例如重新体察人生在世究竟能够拥有哪些东西。并且学到另外一件事:扬弃过去的心态,从更完整的角度来看他这个人。

 

父亲走了以后,我想要、也需要将我所有生活经历,包括我和父亲之间的谈话、书信、相处时刻,以及好好坏坏的印象等拼凑起来铺陈在脑海里,再将父亲一生的照片全部摊在桌上。

 

当我注视著一幕幕父亲的身影,一个更真实、更长远的父亲形象也随之浮现。我看到他的优点及成就,也能接受他的缺点和失败。他有丰富的学养和教学热诚,也有自我怀疑和粗鲁严厉的时刻,洋溢生命活力的他偶尔还会愤世嫉俗。于是,我终于了解挚爱的父亲,对他的爱也将永不止息。他是个既复杂又聪明也有缺陷的人。

 

这次探索经验深深影响了我,除了让我不再觉得父亲难以理解,还刺激我以同样一套方法尝试观察别人和自我,尽量同时运用多重角度去思考事情,既能看到某些正面的特质与成就,也能看到人生的缺陷、弱点和阴暗面,以及于介于两者间的一切。

 

成功不只有一种定义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一般人只接受一种成功定义,也就是根据某个特定成就,不管是指金钱报酬、权力、名气、美貌,或这些项目的总合来定义成功,甚少窥知成功人士日常生活里的幽暗面,也看不到成败之间的灰色地带。反正人不是富过头就是穷到底,对吧?这大概就是生存的法则,我们不正是因为这样才要追求成功的吗?

 

我们都倾向用二分法来看事情:不成功就是失败,也习惯把声名显赫的人物,尤其是商界人士,看成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成功者,这种看法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人有优点,就有缺点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还是我们把同样的期望也放在自己身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永远都要雄踞山头」的想法主导了一切,非要努力达到这个难度高且诱惑人的标准不可。一旦无法如愿—这是你我必然要面临的情况、犯了错误或遭遇失败,我们就会产生极大的羞耻感,觉得自己很无能,对自己的想法也从云端跌入地狱,就像大家面对某个「堕落」公司的观感。

 

这些感受都起因于我们无法实现被大众视为神话的成功观念,也会对我们产生腐蚀作用,压榨、耗损我们的精力,使我们无法从错误中学习,很难用比较务实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不能勇往直前迎接我们的生活及事业。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也不可能一无是处。

 

我们愈是探究别人的生活,愈能了解现实生活的复杂,无论那种生活乍看之下有多完美。人有优点例如我父亲的聪明才智,就有弱点例如我父亲的胆怯内向,一个人的短处和长处也是同时并存的,仿佛亲密的邻居。只要抽空阅读成功人士,如政治家、极地探险家、执行长据实以告的自传,就会发现他们常在某些段落甚至整个章节描述自己的弱点和挫折,例如大选落败、婚姻决裂、谈判破局的故事。

 

拼凑完整而真实的自我面貌

 

所以我建议各位帮自己算个总帐,练习评量自己的长、短处,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羞耻心作祟而觉得自己无能。忘掉理想中那个肤色健康、声音爽朗、个性坚毅、收入丰厚、成就非凡、极度完美的人,学着用字典里的「完美」定义来看自己和别人。

 

本文摘录自《记得你是谁:哈佛的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