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工作最怕猪队友?「自己人」模式,让有关系就没关系。

发表时间:2021-02-22 点阅:2325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NeONBRAND on Unsplash

 

以情连结,拉拢成为自己人

 

在长年的沟通经验中,我深深发现,和对方是不是「自己人」,非常决定之后的沟通和互动。

 

在华人组织中,我们习惯大家族生活,逢年过节到爷爷奶奶家领红包,三节都要祭拜祖先,遵守古礼或回溯习俗源头。我们的过往以及家族之间的关系,充满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典的就是过农历年,再辛苦、再远,都要从远方奔回家和家人吃个团圆饭,似乎才会求得圆满。

 

「自己人」因此形塑了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念:我们要照顾自己人,只要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在这样的思维下,你应该听过「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你和我,彼此间有没有关系的维持,会相当程度决定相处的模式。

 

少数主管,尤其是业务团队,非常喜欢开完会后,带着属下一起吃个饭,热闹一下。把酒言欢中,话匣子打开,给个面子,喝个两杯才够意思。这种人际逻辑,会扩延到白天清醒时的工作相处,因此,即使职场上许多人厌恶喝酒应酬,但还是硬著头皮上场。

 

「自己人」代表我们共同一体,我们有共同背景、想法,因为有这么多的共同,会让你和我之间取得更多了解。这样的「共同了解」,使彼此沟通时「平台」更为稳固,默契更多,互动更为顺畅。

 

使用内团体概念

 

「自己人」的另外一面,就是「外人」,只要是外人,非我族类,彼此之间也会立刻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圈外人则分际分明,凡事照规矩来,自然少了私底下的照顾。因此,我们也称圈外人为「外团体」(Out-Group),自己人为「内团体」(In-Group)。

 

我们彼此认为都是「自己人」,只要你我同属这个团体的一分子,在彼此认同的情况下,讯息交流频率高、强度够,在认知、行为、态度上会有相似性(Similarity),情绪的交流多,情绪的表现也会相同。「内团体」就是在形容这种同质的心理状态。

 

相反的,如果你我不是同一挂,我们之间就会产生「彼此相异」的感受,双方的资讯交流会比较侷限,信任度较低,情绪的相互感染也比较少。「我们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概念会非常明显,借此区分彼此的不同,所以「外团体」就是在形容彼此异质的心理状态。

 

「内团体vs. 外团体」影响绩效,也决定工作氛围。它影响个别员工是否愿意主动出手帮忙,是否对不正义的事愿意提出建言,也决定了员工的离职倾向,是组织研究里非常关键的概念*。

 

「内团体vs. 外团体」会在同一个单位中,将一群人区分成小团体。小团体和小团体之间,壁垒分明。小团体内的成员大家彼此热络互动,彼此照顾;小团体间的成员大家往来较少,行礼如仪。

 

要如何辨认谁和谁是一国?我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中午谁和谁一起吃饭。中午吃饭时间是关键时刻,这个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时间,是一天工作的中场,轻松地交换情报,谈谈今天工作,说说今天八卦,是很多人转换心情、纾解压力,向同侪取暖的重要时间。静静地观察几天,你会发现同事各自隶属的小团体,这个生态环境和你所想像的,往往会出乎你的意料。

 

在此要说明,我没有要你选边站,我只要你留心这件事,你接下来应该要练习,如何让被拜托的同事和你之间有「自己人」的感觉,顺利完成工作。

 

拉近距离的三个方法

 

成为「自己人」其实很简单,运用基本的沟通技巧就可以了。

 

首先,请你称呼他的「江湖称号」。所谓「江湖称号」就是熟人对他的称呼。这个称号可能来自家人、求学时代的同学、第一份工作的老长官。这些绰号、称号,都是有故事、也别具意义,会连结到熟悉、亲切、美好的回忆。因此,让听的人特别回味,也特别有亲近感。

 

「江湖称号」的说服力道非常强烈,我们在说服、销售、谈判的时候,会大量使用。而「江湖称号」在生活中,更是频频出现,有人的称号是「老大」、有人称号为「吃货」,我的称号是「校长」。每个称号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回忆。

 

同理可证,如果你需要某个同事帮忙,或者,你需要说服他协助你,那么,在开口的第一句话,请直接称呼他的「江湖称号」,那种瞬间拉近的亲密感,就是同伴的亲密感,对方会很难拒绝你,因而有机会被你说服。

 

接着,使用沟通基本元素「创造你我沟通平台」。和他简单聊聊,谈两人之前共同的朋友,分享两人最近都看过的一部电影。总之,透过轻松聊,找到两人的「共同」—可能是双方的重叠且交错的人际关系、经验事件,尽量让彼此连上。当双方的共同点愈多,就代表你和对方处在「沟通的大平台」,平台存放了你们共同的回忆和想法,因此容易有「自己人的感受」。只要是自己人,凡事好商量。

 

然后,「将你我个人平台连结到工作平台」。从个人层面的熟悉,转移到工作层面的熟悉。把你们双方的好感度,转移到对工作的好感度。

 

例如,你和这位同事都曾经在某个主管麾下做事,而当时工作上一旦发生哪个技术问题,都是最让你们两人伤脑筋的。或例如,你和这位同事都历练过某个专案,也知道跟某个厂商打交道最有状况,但你们都同意,这个厂商虽然难缠,却往往可以创造出好的成果。

 

总之,重点在于善用你和某位同事对某一工作、任务有共同想法、共同经验和共同朋友。不管过去你和他相处的气氛如何,不论你是否是他在公司内的「自己人」,借由「江湖称号」唤起熟悉感,以便达成你的说服目的。

 

►本文摘录自《拒绝职场情绪耗竭:24个高情商沟通技巧 主动回击主管、同事、下属的情绪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