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为什么「旁观者清」吗?连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我们要怎么自己判别出最好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1-05-28 点阅:4286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JD Mason on Unsplash


在二○一五年的一项研究中,我们给参与者看一道难题,请他们预测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请一组参与者想像伴侣对他们不忠,另一组想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朋友身上。我们以这种实际情境的方式来创造心理距离。
       
当然有些人会认为,发现伴侣不忠最明智的反应就是愤慨,这不难理解。不过我们关注的是距离能否产生明智的反应,能够减少而非增加冲突。如我们预期,当参与者想像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他们有智慧多了。他们觉得与不忠的伴侣找到妥协之道更为重要,也比较愿意敞开心胸聆听对方的观点。
       
另一个关于医疗决策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距离就像一个逃生舱。没有什么情况比做出跟自己健康有关的重要决定更会引发小对话。身体上的痛苦或疾病,更不用说死亡,都会引发不确定感,让脑中的对话充满忧虑,蒙蔽我们的判断,导致我们做出错误决定,反而对健康造成更多损害。
       
在一项大型实验中,一组科学家让人选择:什么也不做,但有十%的可能死于癌症,或接受一项新疗法,但有五%的可能死亡。显然第二个选项较佳,因为死亡风险少了五%。然而,有四成参与者选择了对生命威胁较大的选项,这与先前研究的结果一致:牵涉到健康时,与其做些什么,人们往往选择什么也不做。
       
但是,很特别的现象是,当同样的人被要求为别人做选择时,只有三十一%的人做出较差选择。把这个百分比差异用每年诊断出癌症的人数来看(一千八百万人),等于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可能会搞砸对自己最有利的疗程选择。这种因为缺乏心理距离所导致的不明智决策,还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其他部分。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快思慢想》作者康纳曼(Daniel Kahneman)曾写过,他最受启发的一个经验,就是学到如何避免「内部看法」(inside view)并采纳「外在看法」(outside view)。照他的说法,内部看法会让你的思维受限于条件。因为你不会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这往往导致对潜在障碍的预测失准。另一方面,外在看法包含更广泛的可能性,因而也更准确。你更能预见障碍并加以因应。
       
虽然康纳曼谈的是如何准确预测未来,但研究显示,跳脱自身看事情的能力,也就是保持心智距离,也能对一般决策有所帮助。这个能力能帮我们避免讯息超载,例如买车时评估不同配备与价格时,能做出清晰判断。此外,这个能力还能让人更愿意妥协,接纳不同观点。我们在二○○八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我们请人假装自己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再想像他们支持的候选人输掉大选的未来,他们的政治观点会变得较不偏激,对于和对手阵营的人合作,也持较开放的态度。研究证实,退一步观察,对改变自我对话大有助益。


►本文摘录自《强大内心的自我对话习惯:紧张下维持专注, 混乱中清楚思考, 身陷困难不被负面情绪拖垮, 任何时刻都发挥高水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