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孩子理财前要知道的三件事

发表时间:2021-06-03 点阅:4701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莱拉和狄伦生长在看起来像是完美的家庭。父母麦特和妮可都是成功的专业人士,所有代表成功生活的物质享受他们都有。住的豪宅值好几百万美元,孩子读的是最好的私立学校,麦特是一位自由的室内设计师,工作时间相当弹性。
 

麦特和妮可都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对一双儿女的学习成绩都有很高的期望,所用的教育方式也是利诱重于处罚,每次有好成绩时一定会有礼物,而且承诺礼物会愈来愈好。
 

这样的方式曾经一度看起来是有用的。狄伦功课不错,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念经济系;而莱拉则是双主修贸易和法律。不论是当律师或从事银行业,待遇都非常诱人。只是,大学第一年才念到一半狄伦就辍学了,他想「先看看这个世界」,旅行的花费当然全都由爸爸买单。几年过去了,狄伦还是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兼差打工也保不住。
 

女儿莱拉后来决定要转系到文学院,父母简直是失望透顶,认为她根本在糟蹋好成绩、浪费钱。莱拉毕业后,对追求事业发展的豪情壮志完全消失,事实上,她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她认为,自己的家和父母快速积累的财富是她永远的依靠。

 

在谈钱之前,先与孩子聊聊价值

 

我们对这样的故事多少都能感同深受。要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懂得正确的理财,也就是清楚认知自己的价值观,以及金钱与快乐间的关系,的确是做父母的一大挑战。「富不过三代」这句知名谚语,告诫我们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让富裕剥夺下一代成就的机会,也不能低估那些从苦日子中学到的坚毅和其他的良好习惯。
 

富裕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期望有个共通点,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例如在金融、法律或是医学界。孩子开始工作后,父母的期望就是成家,希望孩子沿着既有的道路通往幸福。对许多人来说,被安排好的求学之路一样能有让人满意的结果。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在这样费心安排下找到自己原本不自知的潜能及热情。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憾事,可以取代传统教育的方式是,提供孩子机会探索彼此间的关系,以及长久幸福的三个核心问题:
 

● 什么事物能让孩子有热情?
 

● 孩子的专长是什么?
 

● 孩子要如何能赚到足够的钱?

 

三个方法,让孩子从小与钱好好相处,有能力自给自足

 

1.让热情导引技巧
 

虽然基因已预先决定我们比较拿手的专长,但如果每天都花二、三十分钟练习某种技巧的话,一样可以成为专家。因此,不要过早根据孩子的天赋资质,而下定论他该学什么。学习新技巧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渴望与需要。比方说,因为学校活动而建议孩子学习相关的能力,甚至为了崇拜的电竞选手去学游戏技巧都很棒。

 

2.别只给零用钱,教孩子编列预算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告诉孩子说买不起他要的玩具时,孩子回说:「用信用卡啊!」教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告诉他们钱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非常重要。因此,让孩子对自己的零用钱负责任,是教孩子编列预算最好的方法之一。可以从孩子十岁时就开始安排,或者可以更早一些。设立「家庭银行」也是个方法。

 

3.从小体验「复利」的力量
 

让孩子学习管理花费习惯,已为聪明理财打下良好基础。同样重要的是,趁他们年纪还小的时候,灌输其他理财观念。该在什么年纪教要看孩子的本性,但以下关键考量适用所有孩子:
 

● 如何在花钱与存钱间寻求平衡。
 

● 善用复利效果。
 

● 股票市场如何运作。

 

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其实对长期规划、储蓄及投资并不在行。如果希望孩子一生都能做出正确的理财决定,就已经比多数人有了好的开始。
 

十几岁正是开始的好时机。因为这时掌管金钱变得更重要了,孩子也比较能了解较为复杂的观念。青少年在这时感到兴趣的事情很多,帮他们拟定简单的储蓄计划,对他们来说是件有趣的事,这个计划会显示出「复利率能钱滚钱」的力量。比方说,如果固定每周存几块美元到储蓄帐户里,当存款余额逐渐增加时,孩子们就能对利息的价值有所体会。


►本文摘录自《多少才够?:从赚钱、花钱到持续累积财富的致富思维, 摆脱穷忙、不受市场情绪左右, 建立聚焦自我的财务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