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在疫情发生时,《真确》十个直觉偏误带我们做出正确决策

发表时间:2021-06-07 点阅:7700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Nayeli Dalton on Unsplash


1981年,​非洲莫三比克北部爆发一种怪病,​患者几分钟内会双腿麻痺,​严重时还会失明。​当时有一位瑞典籍无国界医师,​正在努力研究这到底是什么病,​但当地市长预想了最坏情况,​希望「马上做点什么」。​最后市长下令军方设置路障,​封锁北方乡村的交通。​

封锁的隔天早上,​北部乡村的妇女带着孩子,​要到城里市场卖东西,​但他们发现巴士没开。​因此大约 20 名妇女与小孩走到海边,​请渔民用渔船载他们进城。​渔民让他们坐进小小的渔船,​并开心能赚到外快。​但浪一来,渔船翻覆了,​妇女、小孩、渔民通通溺毙。​
​​
人们将尸体拖上岸边时,那位瑞典医师刚好路过现场,​因为他正要去疫区做研究。​他急忙要去急救,​但为时已晚。​他问周遭的人:​「为什么这些小孩和妈妈要坐那么破的渔船?」​旁人回答:​「因为区域封锁,巴士没开。」​

这场悲剧改变了这位瑞典医师,​他说:​「当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那种怪病,却没花半分钟思考封路的后果。」​往后 35 年间,​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公卫学者,​专门研究全世界各种健康相关数据,​扭转众人的迷思,​促使各国政府作出改变。​

这位医师就是经典书籍《真确》的作者:​Hans Rosling​!

人类过去以狩猎与采集维生,​没时间思考太多,需要迅速避开危险。​因此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人脑有着各种根深蒂固的直觉。​但现代社会十分复杂,用直觉解决事情,​往往误入歧途。​

因此 Hans Rosling 医师把大众常见的迷思,​归纳成十种直觉偏误,​希望世人可以减少无谓的恐惧,​把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上述的疫区封锁故事,​就是所谓的「急迫性直觉偏误」​。

「再不做就没机会了」的想法,​不仅封锁道路,也封掉了头脑。​

远古时代,​人们很需要急迫性直觉,​看到草丛在动就要立即逃开;​现在我们依然需要,​例如有辆车向你冲过来,​你要马上避开。​

但是现代社会的难题非常复杂&抽象(例如现在的疫情)​,急迫性直觉会带来压力,​让分析难以进行,​导致我们贸然行动,​就可能造成悲剧。​

而我们该怎么避免急迫性直觉偏误呢?​Hans Rosling 医师提供了几个方法:​

1. 深呼吸并坚守数据:​

我们要寻求更多时间和资讯,​分析跟事件相关且正确的数据,​再作出行动。​


2. 当心铁口直断:​

预测都是有不确定性的,​我们要思考各种预测的状况,​而不是只想最坏或最好的情况,​并且要看看提供预测的人先前的准确度。​


3. 小心激进行动:

对于各种行动,我们都要问有什么副作用、经过哪些检验。​逐步实施&成效评估虽然看起来不够痛快,​但往往更有效。​

 
因此关于疫情相关措施,​例如封城(或说疫区封锁),​该思考的重点不是封或不封,​而是这项措施是「出于急迫的决定」,​还是「经过通盘考量,并有配套措施的计划」?​

面对严峻的疫情,​许多小道消息会引起群众恐慌,​扰乱我们的思考,​例如最近的疫苗、封不封城的议题。​因此除了努力防疫之外,​我们更要培养求真习惯,​在收到任何讯息时要多思考,​避免陷入直觉偏误,​更理性的面对这一波疫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理性求真的人!​
 


 
1. 二分化偏误
 
你知道全球多少人活在低所得国家吗? 而低所得国家中,又有多少女孩能读完小学?
 
许多人都觉得世界就是「我们」跟「他们」,有钱的跟很穷的,这就是二分化偏误,觉得事情只有好跟坏,中间有很大的鸿沟。
 
这容易造成对立与冲突,但实际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就像世界不是只有穷国&富国,只有9%的国家处于「低所得」。
 
解法:
 
要扭转二分化偏误,我们要检视数据的分布情形,避免只看极端值,毕竟很多事情都是有重叠的。
 
 

2. 负面型偏误
 
你会不会觉得以前的生活比较好?
 
人很容易美化记忆,媒体容易选择性报导,而且大众倾向用感觉而不是思考。
 
这些都造成许多人缅怀往日虚假的荣光,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但事实是,无论是战争、儿童死亡率、疾病、天灾死亡数、饥饿、童工等,都一天比一天更好。
 
解法:
 
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偏误,我们要知道「好消息很少变成新闻」,以及即使糟糕的事也正在慢慢变好。
 
 

3.直线型偏误
 
你觉得世界人口会直线上升吗?
 
事实上,趋势很少会是直线,数据显示大多是S型、滑梯型、驼峰型、倍增型发展。
 
解法:
 
别假定什么事都会直线发展,要考虑事情不会只有一种发展发向。
 
 

4. 恐惧型偏误
 
我们很容易关注天灾、空难、命案、恐攻等新闻,但没有任何一项占每年死亡人数的1%以上。
 
恐惧跟危险是两回事,恐惧是感觉,危险是真的会有危害,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威胁上。
 
解法:
 
我们要先评估风险:这件事有多危险?我们有暴露在这个危险中吗?
 
评估完再做决定,别让恐惧支配你。
 
 

5. 失真型偏误
 
人容易聚焦在面前的某个数字,忘了去看整体的比例与趋势。
 
例如 2016 年全球有 420 万婴儿死去,这的确让人悲伤,但 2015 年是 440 万、2014 年是 450 万、1990 年是 1440 万。
 
你会发现,虽然悲伤,但婴儿死亡率正在慢慢改善。
 
解法:
 
要避免失真,我们可以比对相关数字,看整体趋势,并且利用除法来辅助判断。
 
 

6. 概括型偏误
 
人总是下意识的把事情分类,并产生刻板印象,例如某某群体就是怎样怎样(相信你能想出一大堆案例)
 
但分类不一定准确,有时会太过笼统,例如「多数人」这个词代表的到底是99% 的人,还是 51% 的人呢?。
 
解法:
 
面对概括分类,我们可以寻找群体里的不同之处,并且当心所谓的「多数」定义。更要思考各类群体间的差异,不要把某个群体适用的东西,套用到另一个群体上。
 
 

7. 宿命型偏误
 
这是说人会觉得固有特质会决定命运,且永远不会改变,例如认为非洲国家就是永远穷困与早死。
 
但非洲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成长,非洲五大国的平均寿命更高于全球平均。世界是会改变与进步的。
 
解法:
 
我们可以注意「逐渐的进步」,因为一路进步到未来,就是巨大的改变;并且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且接受事物是会改变的。
 
 

8. 单一观点偏误
 
简单的观念,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有洞察力,这让人丧失了全盘思考的能力。
 
有时候太过专业,也是一种侷限。
 
例如要改善贫困地区的产妇死亡率,一般的专家会想说投入大把精力训练当地人员,教他们怎么处理血崩、剖腹产、感染等医学专业。
 
但实际上该改善的,是「产妇根本到不了医院」的问题。
 
没有救护车、没有好的马路,医院再好也没用。
 
解法:
 
多方检验自身的观点&想法;对不懂的事要虚心求教,寻求更多正确资讯;记住不是每种问题都可以用相同的解法!
 
 

9. 怪罪型偏误
 
这是指大众很爱替坏事找出一个简单的元凶。
 
沈溺于简单的指控,就会没看见复杂的真相。
 
例如药厂为何不研究改善赤贫民众的药物,有些人会说因为药厂总裁是奸商,有些人会说董事会有问题,但一路追朔下去,会发现总裁听命于董事会、股东可以换掉董事会,药厂股东通常是喜欢稳定股价的族群,因此股东大多是「退休基金」,而退休基金又是对谁负责?
 
解法:
 
坏事发生时,我们应该要找原因,而不是找战犯;好事发生时,我们应该要称赞整个体制,而非某个英雄。
 
 

10. 急迫型偏误
 
如同文章一开始所说,「急着做点什么」往往会犯下错误。
 
解法:
 
记得小步前行,并理解世界上很少难题是超级紧急,通常都需要更多的资讯与分析再做决定。
 
 
以上十大偏误,你中了几个呢?
 
防疫期间,很推荐你好好阅读《真确》这本书,将有助于我们恢复理性,做好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