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应付通膨这个「旧症头」要找新药方

发表时间:2021-09-08 点阅:2433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上过经济学的同学应该都还记得,总体经济学考试时写到关于所得、工资或利率相关的题目时,必须注意「名目」与「实质」的分辨,因为「名目所得」扣除掉物价上涨率之后,才是真正的实质所得,物价上涨幅度成为影响实际生活水准的关键。

正因如此,借由调控利率来改变通货数量,进而让物价保持平稳,一直是各国央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过去,「物价膨胀」与「通货膨胀」就像同义词,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物价膨胀」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距离却开始拉开。

各发达国家为了提振经济或满足财政需求,纷纷扩大货币发行量,但其结果却与教科书上不同,物价的涨幅相当有限,这种奇妙现象让经济学家在解释与预测上陷入死胡同。

一个鲜明的案例是,当日本绞尽脑汁得想在安倍经济三支箭中创造通货膨胀,却出现持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不涨反跌,让日本持续面对经济困境。

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态度已经出现截然不同的改变,而预期心理却正是影响物价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当学者还在尝试从过去数据资料中跑模型找答案,却忽略了我们已经走到了全新的世代经济习惯,需要有更全面的考量,从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甚至家庭伦理看法,全新架构出属于这一代人的总体经济分析方法。

毕竟,过去总体经济学中的分析理论,是架构于历经世界大战或超级通货膨胀经验的人类世代。

对照之下,而今的台湾,活得最老的战后婴儿潮,虽拥有最多资产,却对于投资风险的承受度大幅降低,宁可面对通膨,仍让现金与定存成为财富储藏的唯一方式;而属于经济主力的XY世代,一路上看着电视、冰箱耐久财的价格下跌,还有工资的成长停滞,除了房价之外,早已摆脱对于生活物价飙涨的恐惧;还有最新的网路原生代,缺乏储蓄与透支消费成为常态,对利息的任何波动更是无感。

凡此种种经济思维,加上全球化与自动生产的经济型态,都与凯因斯时代是完全的不同,就某个程度而言,现存的人类已经是全新的经济人种。

所以,对于因应通膨现象的做法,是不是也该跳出传统指标,有更新的态度与之因应。

在新的时代中,我们担心超印的钞票最后走向时,不应再是一味的只希望物价及工资平稳,却让量化宽松的金钱流向股票、房市,也不应大惊小怪于卤肉饭涨价5元、10元,却乐见股市新高与房市荣景。

换言之,在价格波动的趋势中,除了计算物价指标的平稳,更应关心的是社会分配与永续,是否更为公平与正义。

例如,面对房价的上扬趋势,我们是否以更开放的心态,让房子成为有钱族群的收藏品,但对房产开征足额且公平的房屋税与地价税,同时提高空屋税率,以提供县市政府财源建设社会住宅,在满足有钱人投资自己用不到的水泥空间与马桶的假性需求,同时也架构出满足弱势族群住房需要的财政管道。

扩大来看,用更ESG的态度来架构新的总体经济战略,或许就是通膨这个「旧症头」的新药方。

►►本文作者为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  、《台湾银行家》杂志总编辑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41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