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顿阿里巴巴到滴滴出行
发表时间:2021-11-08 点阅:3267
Photo by Nicole De Khors from Burst
这次遭殃的是网路业与补教业,但谁知道下次遭殃的会不会是目前看来毫无问题的产业?
中国共产党过去从未相信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现在也一样。
他们虽然知道需要引进市场机制才能提升经济竞争力,却一直都不相信市场和私人企业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共产党而言,国家利益永远都比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更重要。
因此,中国最适合的体制绝对是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也就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政治资本主义」。
北京政府在习近平的专断领导下,正伸出大手控制资本主义,试图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实现它所谓的「共同富裕」。
但这些目标背后都有习近平的政治图谋。
在北京政府最近高调肃清的资本集团里,就包含好几个与敌对党派有牵连的富商,以及那些不靠党的力量而靠市场力量一飞冲天的科技巨头。
习近平说,这是为了「维持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但真正关注的重点其实还是该怎么一边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一边让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北京一开始的打击目标,似乎都仅限于特定的个人和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
2020年年底,马云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公开批评中国的金融监理机构,后来蚂蚁金服在沪港两地上市前的最后一刻,被中国政府硬生生拉下来。
虽然许多观察人士对此感到惊讶,但如果你想想马云当时多么嚣张,就会觉得中国政府这么做也不意外。
不过到了滴滴出行事件,中共控制私人企业的程度却进入了新阶段。
滴滴出行违反中国监理机构的意思在纽约上市,中国政府2天之后就把它的App下架,甚至还可能处以罚款,并强迫公司改组,要求这家叫车服务巨头把大量股份交到某家国有企业手中。
2021年7月,中国还公布了一项法规草案,规定中国公司持有的使用者个资只要超过100万名,就必须先经过政府的资安审查,才能去海外首次公开发行(IPO)。
这个门槛相当低,几乎所有能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路公司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中国政府也正在戮力打造一个国产的资本市场生态系,其中包括上海的2家证交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可能还会加上深圳、香港、澳门交易所组成的大湾区三巨头。
澳门交易所目前仍停在概念阶段,但如果北京真的能让这个葡萄牙前殖民地的经济不再仰赖赌场,它就可能化为现实。
中国当然会想在国内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生态系,但北京对市场力量与日俱增的敌意却是个大问题。
许多诱因都让中国企业想要进军美国股市:例如能募到比中国更多的资金、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或可以让一些之前已经投资的人以美元套现。
此外,在那斯达克或纽约证交所上市,对公司的名声绝对有帮助。
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目前远远落后美国,能提供给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好处也比海外IPO更少。
在此同时,华府2020年也通过了一条法案,规定中国企业如果不让美国监理机构全面审查,就必须在几年内从美国下市。
但即使中美两国都设下限制,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依然让中国企业趋之若鹜。
《日经亚洲评论》9月就说,有一批中国企业很想要在纽约IPO,规模超过8.66亿美元。
习近平在任内不断提到「自力更生」。
这个概念即使在实际作法上和毛泽东不同,本身依然充满毛的精神。
毛泽东完全舍弃了资本市场(上海证交所在1949年就被迫关闭,直到1990年才重新开幕),习近平则想让资本市场服从国家的领导。
在如今北京担心资本外逃的环境下,意味着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国内上市;而中国的监理机关,也势必会让政府青睐的半导体、生物科技、绿色能源企业上市更顺利。
中国将以这些高科技制造业为核心建立「实体经济」,提高人均GDP。
就是因为这样,中国才于2019年7月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而这个那斯达克式板块的规模,也在不到2年之内超过了西班牙资本市场,包含3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160亿美元。
根据申万宏源集团的估计,科创板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可能比2020年同期高出109%。
科创板公司表现良好
而且在中国政府打压科技业的同时,科创板的公司却表现良好,因为它们大都是政府批准的企业。
科创板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5宗IPO,分别是生产半导体的中芯国际、生产列车控制系统的中国通号、生产显示面板的和辉光电、经营资安的奇安信,以及经营生物科技的凯赛生物。
科创板着重于科技业,即将开幕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则着重中小企业。
中国目前已经有为了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新三板,北京证交所也将延续新三板的模式。
中国政府资料显示,全国企业中有95%是员工人数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但它们一直都比大企业更难获得资金。
北京证交所一旦问世,它们要争取散户的支持将更顺利。
北京证交所还有助于中央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标。
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在10月对官方媒体《中国日报》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将有利于京津冀协调发展」;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也表示,北交所将和上海科创板、深圳创业板一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很有呼吁习近平的味道。
习近平在2019年2月就呼吁「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
遭镇压企业或为最创新企业
中国政府根据「实体经济」方针,镇压了许多网路公司;但讽刺的是,这些因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公司,其实却是全中国最可能创新、最可能长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如果过去的中国政府像现在这样大幅度干预,阿里巴巴与腾讯就不可能首创世界先例,开发出结合聊天、娱乐、购物、金融的超级应用程式。
以阿里巴巴为例,它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从全球口袋最深、流动性最高的资本市场中获益匪浅。
虽然过去一年来深受中国政府打击金融科技的影响,它的市值在今年10月中旬依然有4,500亿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20大企业之一。
而在香港上市的腾讯规模更大,高达6,010亿美元,是全亚洲第一。
中国还得走好长一段路,才能让本地的资本市场,与纽约或香港并驾齐驱。但不断干预私人公司的政党国家,却让这条未来的路充满崎岖。对于习近平而言,政治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人能知道哪个公司或哪个产业将会失宠。
这次遭殃的是网路业与补教业,但谁知道下次遭殃的会不会是目前看来毫无问题的产业。
那些认为企业只要够稳就不会出事的人请别忘记,大家以前也都认为阿里巴巴稳如泰山。
►►本文作者为台湾金融研训院外籍特聘研究员;译者为廖珮杏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