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观光业迎接复苏大商机 从「海啸第一排」 挺进「海景第一排」

发表时间:2022-06-08 点阅:932
Responsive image


全球疫情爆发进入第3年,「好想出去玩!」大概是所有人最真实的心声了。

随着各国陆续推行与病毒共存,逐渐脱下口罩、解除防疫限制,观光旅游产业可望从「海啸第一排」挺进「海景第一排」。

观察日本迎接3年来第一个没有行动限制的黄金周连假,机场、车站以及各大观光景点都涌现大量人潮,飞往夏威夷的国际航班更睽违2年再度客满;未来台湾观光旅游曙光已乍现。


 
倾向「自组一团」  客制化行程更受欢迎

 
以国人最爱的出国目的地日本来说,日本将开放小型旅行团入境观光,部分航空公司业者预计今年第3季起逐步增加一线城市的航班数量,旅行社也已陆续规划日本旅游商品,推出热门主题游程。

旅行社就预估,若入境政策解封,今年第4季日本旅游市场将可逐步回到疫情前同期的3至4成。

根据《欣传媒》「2022旅游观光趋势报告」,在国外旅游部分,77.7%民众在今年有出国意愿,最想去的国家是日本,其次分别为韩国、中国大陆、泰国等地区。

在国内旅游部分,高达74.2%民众已开始规划出游计画,旅游目的地以花莲(42.5%)、台东(42.4%)、宜兰(21.3%)最热门;单次旅游花费(不限天数)则是新台币5,001至10,000元意愿最高。

至于境外旅游,有超过4成的高端旅客安排旅游时倾向「自组一团」,显示客制化及私人订制行程更受欢迎;旅游目的地除了日本居冠外,欧美长程线仍受到顶级客层青睐,其中更有64%的民众,愿意花费新台币15万元以上进行一次长途旅游;另有近半数民众愿意花费超过20万元进行邮轮旅游。


 
业者思考转型  提升产业深度与质感

 
先前的疫情,让观光直接变成「惨」业。从桃园机场入境旅客雪崩式下跌,就可以看得清楚。

疫情前,2019年桃园机场入境旅客超过1,186.4万人,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入境旅客仅有137.8万人,2021年更夸张,来台旅客人次剩下14万人,大部分都是商务旅客,等于平均每天入境旅客只有385人。

出境人数也是一样,疫情前,2019年出境人次共达1,710.1万;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暴跌到233.6万人,2021年出国人次掉到只剩下36万人,这当中还要扣掉往来中国的台商12.9万人、还有去美国打疫苗的10.3万人,接着就剩下去日本的1万4,049人,桃园机场光是在2020与2021年,亏损就高达新台币50亿元。

观光产业在经历疫情冲击以来,尽管面临困境,但业者也趁机思考转型。

包括旅行社业者、餐饮、饭店、交通,甚至是游览车业者与伴手礼小店等,过往有不少是专做中国团客一条龙生意的,但经过疫情,会发现鸡蛋不应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政府希望提升台湾观光产业的深度与质感,也希望业者能趁此期间学习新的数位技能。

疫后,观光产业转骨就能迎来复苏大商机。


 
短程旅游多于长程  估2023年下半恢复疫前水准

 
曾任交通部长的无任所大使林佳龙表示,从观光产业扩散出去,涉及食、宿、游、购、行,是生活产业的总和,也是内需经济的火车头,承载国内大量的就业人口。

政府已经与产业协作凝聚「观光立国」、「观光主流化」、「观光圈及产业联盟」的发展共识,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未来以观光为整体目标整合中央与地方等跨单位的资源、链结地方的经济发展,才能创造多赢的观光效益。

香港宜诺管理顾问公司创办人王劭仁表示,这几年因大家真的都闷坏了,可以想像全面开放后,海外旅游的报复性成长;而考虑到价钱与频率,选择短程旅游如日、韩等地一定多于长程旅游。

而观光产业出现完全复苏、爆炸式成长的时间点,仍将取决于疫情何时能真正像流感一样。

可控的程度要比现在高很多。爆炸式的成长一定会见到,但是预估要完全恢复疫情前的水准,至少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之后。

旅行业者指出,从Alpha、Delta一直到最近出现的Omicron,病毒的变异可能成为常态性,短期内也许会造成国境管制重启,但就长期而言,可能会形成全球共识的防范机制,包含一致性跨境管制流程,以及双边国门对等开放原则等。

旅客对于旅游商品的需求也有不小变化,像是国内旅游意愿将受政府观光政策影响,客制包团更受欢迎等。

由于疫苗护照及出入境检疫措施趋于严格,加上交通、住宿、检疫等旅游成本增加,未来旅游预算提高、团费上涨,以及个人健康管理等,势必成为新常态,出国旅游门槛提高不少,观光旅游产业也必须为各种状况提前做好准备。


 
国内观光潜力大  疫情催生新观光模式

 
台湾一年来自国外观光客的观光财约新台币4千亿元,但台湾人一年出国旅行消费就花掉8千亿元,逆差高达1倍。

台湾的观光产值也只占外汇收入的2.5%,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平均值10%,显示台湾观光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而疫情让大家出不了国门,如何把这8千亿元转换到国内旅游?

虽然无法全数转换,但在疫情下为了求生存,这两年多来也看到政府与业者的努力与用心。

以前台湾观光业一度对陆客观光团寄予厚望,但也衍生不少乱象,如景点人潮拥挤或是压低团价使品质大降,甚至夜市水果摊漫天喊价让旅客却步等。

但是陆客不来了,疫情又猛力冲击,在一波汰弱留强后,观光产业版图重新大洗牌,虽然业者苦苦咬牙撑著,却也加速积极转型,走向精致与深度,「打断手骨颠倒勇」,就是最好的写照。

例如旅行业者龙头「雄狮」,原本全世界都是市场,但在疫情洗礼下,以集团3,000人之力来拼国旅,催生了美学观光列车「鸣日号」,以及把台铁最老火车重新改成观光列车「蓝皮解忧号」等;又如晶华酒店集团虽然等不到商务客,但在积极进行品牌转型与分众行销下,以「城市度假型酒店」的定位出发,推出「邮轮式度假体验」住房专案,以及「晶华美食到你家」电商平台等,成为饭店产业的创新典范。

如果没有疫情,大概也不会催生出这些新观光模式。

王劭仁指出,过去2年看到有世界级品牌饭店进驻高雄与台南,包括雄狮集团的铁道行程;再到北、中、南,甚至到离岛,都可以看到政府把不少老宅、老仓库、小区块等,以BOT形式释放出来,让业者经营文创餐厅等,显示台湾这几年虽然有疫情,但趁这个时间点,大家深思转型的重要性,厉害的行家选择低点进场投资,之后才有机会享受丰收成果。

从出国旅游转为探索在地城乡,观光局也适时推出主题旅游,如2020脊梁山脉旅游年、2021自行车旅游年、2022铁道观光旅游年、2023跳岛旅游年,旅游业者也祭出多样的深度旅游,让民众体验在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也吸引不少外国部落客口碑行销。


 
场景金融衔接  换汇、旅平险线上一条龙

 
而看好观光旅游商机,金融业也应该做好场景金融的衔接,银行的App都有设计线上换汇的服务,特别是日圆正处于25年来贬值最多,不少「哈日族」都透过线上换汇逢低抢进便宜日圆,以台湾银行而言,4月底日圆的销售量较3月中旬前已激增3成,更有些银行准备与旅行社推出包括换汇、旅平险等一条龙线上服务。

事实上,随着金融科技与时俱进,也让传统的观光业向前迈开大步。

根据调查显示,对于旅游数位转型,民众最有感的是网路就可以预订旅游行程(62.3%),其次是透过行动装置或电子票券搭乘交通、入住旅宿、进入景区(56.5%),以及透过数位支付直接进行付款(30.2%)。

台湾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林进荣就表示,未来是金融科技时代,钱包、消费、旅游线路都在手机里,金融科技结合观光旅游势在必行。

例如过去中国人出国都是以美元消费,后来则多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系统。之后台湾可考虑发展观光币等以方便外国人使用。

为了推广旅游的数位转型,台湾观光发展协会在去年疫情严重时,承接政府经费培训数位人才,像是影片剪辑、手机实境导览、新媒体数据分析、KOL导游领队转型线上销售、AR╱VR运用在景点的实际体验等,已培训近千名旅游从业人员,希望能加速旅游业数位转型,并带动金融科技的发展运用。

而晶华集团成为疫情期间全球上市饭店集团少数获利者,董事长潘思亮表示,响应政府的转型学习计画,他趁势打造晶华集团为学习文化组织,3个月内、200个计画、10万个小时,利用「邮轮」概念转型,让定位为商务饭店的晶华集团,转型为适合休闲的城市饭店,改变了晶华的文化,就像重生一般。

疫情加速推动产业数位转型,晶华借此进入得来速及外带外送平台,未来将进入云端厨房、创造数位美食平台。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50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