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度过市场熊市的不朽法则!定期定额、分散投资与再平衡

发表时间:2022-07-19 点阅:1050
Responsive image
图档来源/达志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接近尾声时,部分观察者认为金融体系很可能自我毁灭,而资本主义正倒行逆施。当时的情况与被称为「大稳定时代」(The Great Moderation)的状况截然不同,此时经济摇摇欲坠,促使许多人将之与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比较。许多欧洲国家在这段时间遭遇债务危机,欧元区能否生存下去引起广泛争论。股票市场损失一半的市值。整个2000年代,常被称为投资人的「失落的10年」。
 
因此,许多投资人会干脆放弃股市,也就不足为奇了。对许多人来说,那样的市场波动实在太可怕了;就退休储蓄而言,股市的风险似乎太大了,一般投资人会紧张到无法驾驭股票投资。此外,一些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可以因为人们频繁买卖证券而得益的人)宣称,「买进后持有」的投资方式已然失效,投资成功的唯一方法是「适时进出市场」(time the market)。「分散投资已死」是另一陈腔滥调,那些所谓的专家表示:「现在的股市环环相扣」,市场趋势一旦下滑,「根本无处可逃」。难怪投资人听了这些经常是相互矛盾的建议之后,可能完全无所适从。
 
我们不同意这些所谓的「专家见解」。我们相信,面对现今十分波动的市场,本书所阐述的不朽投资法则,甚至比以前来得更有意义。我们认为,对于为了累积退休养老金的一般投资人来说,市场短期波动并不构成真正的风险,市场波动其实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对于定期储蓄、坚守投资纪律的长期投资人来说,市场波动其实可以提高投资报酬。再说,试图「适时进出市场」的投资人,往往在最不恰当的时候,犯下最严重的错误。
 
试图适时进出市场的人,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焦虑的投资人几乎总是会做错事,将不算严重的短期亏损变成永久的损失,造成重大的投资错误。许多投资人在市场出现危机期间的行为,使我们更加确信择时策略是愚蠢的。我们见识过很多次了。在2000年初网路股泡沫化期间,过度乐观的投资人将储蓄投入网路股。2008年金融危机达到顶峰、全球股市触底时,散户投资人撤出股市的资金额创历史新高,但此时最应该做的,其实是趁股价便宜大量买进。2011年股市因为欧洲爆发金融危机而触底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
 
分散投资和本书倡导的「再平衡」策略,是久经考验、确实可以降低投资风险的做法。现今市场相当不稳定,而且一般投资人承受大量的不良建议轰炸。我们认为,本书强调的不朽投资法则非常重要,因此新增了这最后一章。



市场波动与定期定额法

 
对那些借由定期投资累积养老金的长期投资人来说,股市波动其实可以成为有利因素。这些投资人只要运用本书第3章阐述的定期定额法,就能利用市场波动提高投资报酬。在介绍这种久经考验的简单操作方式时,我们会说:相对于股市持续上涨的情况,有耐心的投资人奉行定期定额法,在相当波动、数年之后打回原形的股市中,反而可以积累更多退休储蓄金。
 
现在就让我们利用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坚持定期投资股票—即使经过10年或更长的时间,股市只是原地踏步—可以如何累积更多养老金。见图表18。

对投资人来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历史上最艰难的期间之一。这段时间开始后不久,随着1990年代末的网路股泡沫破灭,股市暴跌50%。这10年走到尾声时,全球金融危机使投资人再次受到重创,股市又一次下跌近50%。2010年底,若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基准,股市实际上比2000年1月时还低,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因此对股票投资非常失望。但是,对于那些遵循我们倡导的定期定额法的投资人来说,情况真的那么糟吗?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投资人从2000年1月开始定期投资计画。这个时机极差,因为当时股市正处于历史高位。尽管最初的投资损失了一半左右,但因为投资人够自律、目标够明确,无论景气是好是坏都能坚持定期投入资金。为了简化计算,假设投资人每年投入1000美元,在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一次买进。我们也假设再把股息投资于股市。以下例子采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实际数值。
 
结论非常值得注意:即使在对许多股票投资人来说相当惨烈的10年里,这位奉行定期定额法的投资人仍得到不错的报酬,可以提高其退休储蓄金的最终价值。我们相信股市未来将继续出现大幅短期波动。对长期投资人来说,这种短期波动可能相当讨厌,但其实不是大问题,反而是种机会。他们大可无视必将发生的市场起伏,也应该这么做。希望安心舒服退休的这群人,主要面临的风险不是必须忍受股价起伏,而是容许市场波动阻碍他们定期买进股票。定期定额法,是长期投资人最好的4个朋友之一。
 


分散投资仍可有效降低风险

 
分散投资是降低投资风险的老方法。一如身体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分散投资则是投资成功的基础。分散投资的基本概念,是在投资组合中纳入特定资产类别,当股市无可避免地走空头时,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组合。但就连在最近的股市困难时期,分散投资这种做法也受到质疑。质疑者表示,分散投资在我们最需要它发挥作用时,辜负了我们。这论点当然也有一些道理。如今各国股市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过往。受全球化之影响,不同国家的股市倾向同涨同跌,让世界各地的股市如今比较可能同时突然下跌。尽管这些论点看似有理,但分散投资仍是有助达成投资目标的极有用方法。分散投资,是长期投资人的另一个最佳益友。
 
首先,并不是所有金融资产都会同涨同跌,债券价格就经常在股票价格下跌时上涨。如果预期经济将陷入衰退,企业盈利将因此减少,股票价格很可能就会下跌。但货币政策当局为了减轻衰退的严重性,通常会调降利率,而利率降低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因此,债券与股票的价格往往反向而行,有助稳定你的整个投资组合。事实上,近年来,股票与债券报酬率的变化方向通常是相反的(本章稍后将补充说明,当前环境下的债券投资注意事项)。

此外,即使短期内世界各地的股市几乎同步波动,但不同股市的长期表现仍有巨大差异。例如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成熟与新兴国家股市的短期波动近乎完全正相关,长期表现却大不相同。这10年告终时,成熟市场接近打回原形,带给投资人的报酬率微不足道;新兴市场却带给投资人10%的年复合报酬率。
 


再平衡

 
我们想再次强调,本书第3章阐述的「再平衡」,是另一个不朽的投资法则,且已证实极有价值,尤其是在市场最动荡的时期。再复习一下:「再平衡」很简单,就是定期(例如每年一次)检视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将它调整回适合你的水准。假设你是个容易紧张的人,希望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重不超过50%,余者用以投资债券。对你来说,「再平衡」就是倘若股票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下跌,你的投资组合因此变成70%的股票和30%的债券,就应该卖掉一些股票并买入一些债券,使资产配置回到你想要的股债各一半的状态,因为那才是适合你的风险水准。
 
图表20呈现「再平衡」为「60%股票、40%债券」的投资组合所带来的好处。注意,15年下来,每年「再平衡」可以使年报酬率增加近1.5个百分点,而且年报酬率也变得比较稳定。你可能会想:是怎样的炼金术,使报酬率提高这么多?答案是:再平衡。它促使你针对过去一段时间表现特别好的资产类别,了结部分获利,然后投资在变得比较便宜的资产类别上。


回顾2000年初以来金融市场发生的事,可以清楚看到「再平衡」效果显著的原因。假若你在每年1月进行投资组合的「再平衡」。在2000年1月,没有人知道网路股泡沫将在这一年的3月破灭。但你知道的是,当时股票价格已经因为市场亢奋而大涨,且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因此,此时你的投资组合已经变成接近75%股票和25%债券,而不是你希望维持的60%股票和40%债券。这时,你的「再平衡」操作是卖出一些股票,将所得投资在债券上,以恢复你希望维持的股债比例。现在想想2003年1月的情况:此时股市已经大跌,央行降息推高了债券价格。这时候没有人知道股市已在2002年10月触底,但你会看到债券占投资组合的55%,远高于你希望维持的水准,你因此卖出一些债券并买进股票。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接近尾声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再平衡」再次为你发挥作用。此时国库券的利率趋近于零,因此2009年1月检视投资组合时,你发现债券比重过高,股票比重太低,于是又一次「再平衡」投资组合。
 
「再平衡」迫使你做的事,与多数投资人所做的恰恰相反。多数投资人倾向在乐观情绪氾滥、市场见顶或接近顶部时买入;并在天看似正塌下来、市场触底或接近底部时卖出(市场见顶和触底,当然正是拜此所赐)。「再平衡」迫使你做相反的事。严守纪律的「再平衡」,是长期投资人另一个最佳益友。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投资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