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如何安度忙乱的一天?善用正念练习,启动内心持久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3-06-07 点阅:2745Photo by Theme Photos on Unsplash
我们生命中的「大灾难」往往可以提供内心素质最好的耐久测试。忙乱的一天,才真正测试我们这是不是处于一个永久的「素质」改变。
想想这位瑜伽士的故事吧。他在喜马拉雅山山洞里闭关多年,有一天,一名旅者刚好路过,看到这位瑜伽士,就问他,他在做什么?「我在修安忍。」瑜伽士答道。
「这样的话,」旅者说:「你下地狱去吧。」
瑜伽士很生气地回嘴:「你才下地狱呢!」
这个故事(就像在市集那位瑜伽士的故事)讲了好几个世纪,用来警示认真的修行者,提醒他们,生活本身才能测试他们的修行。像安忍这样的内心素质,让人无论生命里出现什么,都依旧泰然自若。
达赖喇嘛讲过这个故事,接着进一步解释:「在西藏有一个说法是,有时候修行者貌似圣人,当诸事平顺,太阳照耀,肚子饱实的时候,他们有模有样;一旦考验或危机来临,就被打回原形,与常人无异。」
我们生命中的「大灾难」提供内心素质最好的耐久测试。当一个瑜伽士在闭关中,呈现超低的皮质醇浓度,我们可知道他有多么放松。其实,在忙乱的一天中,他的皮质醇浓度才真正告诉我们这是不是一个永久的「素质」改变。
我们都听过,一个人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才能够精通一个技巧,像是写电脑程式或高尔夫,对不?
错了。
在现实中,科学发现有些领域,像是记诵,可以在200小时以内精通。更重要的是,理奇实验室发现,甚至静观专家,此为至少投入1万小时修行的人,随着终身静观时数的增加,精通程度还在稳定增进。
这在研究「精通」的认知科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眼中看来,纯属意料之中。可是他对1万小时就可达到精通,感到不太对劲,因为这传播了一个不精确、却广为众人所信的神奇力量。艾瑞克森的研究显示,重点不是投入修行的全部时数,而是如何「善用」这些时数。
他所谓「刻意」的修行,需要一位专家教练,对你现在的程度给予回馈,你就可以针对自己的进展来着手改进。譬如高尔夫球选手,教练精确建议他要怎样改进挥杆;例如实习外科医生,从资深的外科医生学到如何改进手术技巧。
这也就是很多专业表演者,诸如运动、剧场、西洋棋、音乐和其他行业,在职业生涯当中一直需要教练的原因。无论你多好,你总可以更好。
这也适用于静观,就用理奇和丹的例子来说,我们十几年来都固定的修行,许多年间都参加一、两周的静观营。四十多年来,每天早上都禅坐(除了早上六点钟赶飞机之类的事打断这个例行公事),我俩在技术层面可称为长期静观者,有1万小时的终身静观时数,但要是讲到高度的正面「素质」转变,我俩都没有觉得我们特别的进化。为什么?
有一个原因,数据显示,每天静观一节,跟多天或更长的静观营,非常不一样。例如有一份资深静观者(终身静观时数9,000小时)及其压力反应的研究,出现一个无预期的发现:静观者的前额叶区域和杏仁核的连结愈强,压力反应就愈小。出乎意料的是:前额叶区域─杏仁核连结与静观者花在静观营里的时数相关,而不是在家修行的时间。
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静观营里静观,有老师在一旁指导,像教练一样。加上静观营本来密集度就高,静观者一般一天花8小时(有时候更多)正式练习,通常是一连好几天,而且许多、甚至于大多数的静观营都要求部分止语,更是增加了强度。这一切加总起来,学习曲线自然容易上升。
►►本文摘自:《平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