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告诉我,舞弊怎么查

发表时间:2020-11-27 点阅:1288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公司会开始查弊,不是老板听到风声耳语,就是收到明确的举报资料。查弊有一个不输「我和你妈掉到水里,你要救谁?」的亘古难题:哪个部门应该要负责查弊?

 

查弊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查出来的结果可能得罪一票人,中午吃饭找不到人;查不出来会得罪老板,乌纱帽不保。于是不同单位对于这个难题,居然难得有一致的共识─只要不是我,哪个部门都可以。

 

参与过的某个海外子公司总经理弊案,集团执行长指派幕僚团队飞到现场实际查核,结果该总经理恐吓幕僚团队既然是拿旅游签证,就不能在当地执行属于工作行为的舞弊查核,如果执意要查,他会马上向移民管理单位举报。几个幕僚因为不谙当地法律,总经理又曾是老板眼前红人,是否续查又没有得到更明确的指示,只好铩羽而归。

 

另一个经手的采购弊案中,发现涉案的采购人员多年前早已被举报,涉嫌与供应商勾结,持续与其采购品质低劣的产品。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多年后同样的事件还是发生了?调出多年前举报的处理报告来看,原来当时收到举报的主管交给采购主管处理,而采购主管又转交给这个采购人员自己查自己,最后当然就轻轻带过。

 

还有一次与曾为公安的同事合作,访谈一个颇为狡猾的采购舞弊犯。一开始,询问他认不认识某厂商负责人时,他矢口否认,等我们询问大量采购流程的问题以后,这位同事观察到他似乎以为自己防守得很完美,稍微放松戒心了,于是走到他身边,请他搜寻自己手机Wechat中,有没有该厂商的姓名。该舞弊犯没有多想就照着做,结果Wechat联络人中居然出现这位厂商负责人!原本对各疑问防御状况颇志得意满的一个人,后来就和泄了气的气球一样,不再抵抗,访谈的气场与优劣势就此翻转。

 

查弊没有那么容易

 

不管是传闻或是明确的举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线索可以参考。因此,顺着举报的方向,找出更多资料与证据检验内容的真假,再透过访谈相关人士来修正我们的假设,照理应该很容易就能水落石出吧?

 

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真的很难。为什么呢?

 

1.资料留存不足

查弊人员好不容易分析完复杂的案情,做了各种假设与沙盘推演,发现只要有某个文件或是系统的纪录就可以佐证某个假设,立案与胜诉的机率瞬间提高时,往往就会找不到那个关键文件,或是系统根本没保留这种纪录。「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的莫非定律,在舞弊调查案中总是一再被验证。

 

以经手某实验室的舞弊案为例,举报内容为实验室主管滥用公司昂贵的精密检测仪器,私自接下外部客户的检测订单,进行各项收费的检测服务,还因此延误公司内其他单位的检测案件时程。起初拟订案件调查方向时,我们非常有信心,认为只要在这些精密检测仪器上找到做了哪个单位的检测、检测时间、检测种类,有了完整纪录之后再排除公司内部的检测订单,就可以掌握当中有多少是私接的订单,破案可说是近在咫尺。没想到,这些仪器根本就没有留存这么详细的资料,至于实验室人工缮写的工作日志,当然也不会笨到记录私接的订单。因此案件又陷入胶着状态……

 

2.缺乏专业知识

 

许多舞弊案件都会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通常不是调查人员拥有的。比如说,采购弊案中,竞争厂商举报某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售价远高于市价。你找来采购和厂商问讯时,他们绝对抛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最常见的就是「这个产品是订制品,当中添加了特殊成分,所以效果特别好,不能和一般市售规格相比」,再搭配一些专有的行业术语轰炸,以及一句类似「如果要换成一般市售品可以呀,产品品质有问题你负责喔」的狠话,通常没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就只能摸摸鼻子了。

 

这时,领域专家就必须出场,协助我们分辨受访人员是否又在鬼扯。采购领域专家可以协助判定所谓的订制品是否真的和市售品有明显的差别,还是根本一模一样,只是在采购内鬼的协助下变成不同料号。

 

挑选领域专家时,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尽量选择与该案件无关的人员,像是不同厂区或同集团不同法人的专家,甚至是需付费的民间公正第三方专业人士;二是务必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毕竟庞大利益当前,「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小心为上。

 

♦本文摘录自《财星500大企业稽核师的舞弊现形课:行贿、挪用、掏空、假帐, 直捣企业治理漏洞, 扫除财务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