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不只一条轴线穿越了〈穿越人烟罕至的小径〉

发表时间:2021-05-15 点阅:3614
Responsive image
「请问展览的动线要从哪里开始?」
「这次的展览策展人没有策划固定的动线,可以从一到三楼任何地方开始看。」MoNTUE现场人员这样回复我。
 

展览名称是「穿越人烟罕至的小径」,借用纪德堡(Guy Debord)1959年的一部结合友人镜头与大众媒体文化场景的同名纪录短片。这次展中,以三位看似不相关却也代表不同年代的艺术家:颜水龙(1903-1997)、林寿宇(1933-2011)与林明宏(1964-)汇聚在一个展场空间里,展现若有似无的微妙关系。


当我拿起相机看看视窗里的展场,每个画面都不会是三个艺术家各自独立的风景。



2F最大的一件高达3.5M的林明弘〈展位〉(23)作品,画著放大的印花图案,其中一面又挂著颜水龙的〈蓝与白〉(11)油彩画作,画里摆放百合花的竹编桌又跳出画作,端放在画作前方,交互平面与立体的虚实对话著。另一面则是摆放著〈续林寿宇(IKEA PS)〉(13),用蓝色柜体组合的装置,仿佛在各自对话;又一面在颜水龙的〈竹制客厅桌椅(桌)〉(18)上,摆着印有林明弘画作图案的法国Bernardaud点心盘(19),谁是艺术?谁是工艺?又是谁在工业量产?傻傻说不清楚,却也谁都离不开谁。



好吧,看着白墙上林寿宇的〈「右」或「左」〉(09)总可以好好来个独照吧!没有,原本伴随画作的金属框被林明弘带有挑衅意味的拆掉了,裸露得更显极简。那,一楼林寿宇的〈数十年如一日〉(3)宽达950cm的作品里,应该拍不到其他作品吧,不,从背后看,因为是作品挂在松木条制成的镂空框架上,作品画布背面写的字也都赤裸裸地被看到了,而且字是反的(挂反了?)。



虽说展览没有动线,但策展人的导览还是从二楼开始(因为记者会在二楼顺路?),再到三楼,并回到一楼。虽然没有动线,但是展览里有很多无形的条轴线到处乱窜,光是展览手册刊载的关键字就达到5-60个,也许思绪逻辑会迷了路,但是没关系吧!因为是明弘(很熟?)策划的展览,展览的美感自是不用担心的,特别是展场的照明设计既有想法也有气质。特别是三楼最后一件作品〈无所在无所不在〉,用黑白两色36个IKEA Helmer的抽屉柜堆叠,在「日」字形的灯光照明下,家具在美术馆里也变成了艺术品。且此件编号为39的最尾端作品,遥遥呼应年代相隔28年、位在一楼、编号1号的颜水龙〈麻绳椅面木椅〉(1983),但这椅子离橱窗太近实在无法好好从作品正面看,只能走到外面走廊,透过贴了很多图面输出,如同家具橱窗般的视角与灯光来窥看椅子的面貌。




如果趁傍晚当天色逐渐转暗的过程来访三楼,更能感受光影变化的趣味。坐在林明弘的〈日间床〉,看着颜水龙〈台灯〉逐渐主掌空间里的光影氛围。
当然,如果网美们来拍照应是足具情调,但是否也刚好符合了展览关键字里的「借景」或是「拼贴」?


关于观众们与展览作品、艺术家们跨时空的迷因对话,我想就让大家自己来创造填字吧!

 
◎展览讯息:
〈穿越人烟罕至的小径〉
MoNTUE北师美术馆
24 APR. – 25JUL. 2021
https://montue.ntu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