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点阅:22

其他题名:人物志

作者:(三国)刘邵著;刘国建注译

出版年:2006[民95]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出版地:长春市

集丛名:《识人三经》.之一

格式:EPUB 流式

ISBN:9787806642610

分类:中文古典文学  

附注:简体字版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历史上的人才学思想非常丰富,从用人制度(禅让、养士、九品中正制、察举、科举)到用人方法,从用人原则到用人艺术,从用人之道到用人之忌,从用人的成功经验到用人的种种失误,从对人才的“月旦”(品评)到人才学著述,无不凝聚著古今一贯的人生经验,无不闪耀着圣贤哲人的智慧之光,这是一笔丰富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用人的基础或前提则是识人、知人,或曰观人、察人。宋代陆九渊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人才难得,关键在于难知。如果能知人,则得人也就不难了。所以自古以来,用人难,知人更难。
那麽,如何去识人,去知人,去发现人才呢?在这个问题上,古人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古老的“六戚”(父、母、兄、弟、妻、子)观人法;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中提出的“六征”观人法:观诚、考志、视中、观色、观隐、揆德;
——《史记·魏世家》中魏文侯大臣李克提出的五条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刘劭《人物志》中提出的“八观”、“九征”观人法:“八观”: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志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由,以辨依似;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情机,以辨恕惑;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九征”: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
——诸葛亮提出的鉴别人才的七种方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患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记载识人用人思想和方法,趣闻和轶事的文献十分丰富,可以说遍及经、史、子、集,见诸儒、道、法、墨、名各家。发掘、整理、研究和批判地吸收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对于今天识别和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围绕如何识别和观察人才这个核心,从古代典籍中精选了《人物志》、《长短经》、《观人学》三种,加以整理,名之为《识人三经》,奉献给读者。
《人物志》,为刘劭所著。刘劭,字孔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是一部以唯物主义的元气一元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思想为指导,将人才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融于一体的科学论著,可以说,它奠定了中国人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人物志》融诸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观点,融会贯通,用来品评人物,物色人才。
《人物志》以人君为核心,以各类人才为主导,将不同人才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巧妙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件多维结构的理论珍品,构思精巧,表达精美。
《长短经》,唐人赵蕤著。赵蕤操行高尚,屡召不仕。潜心研读,学问博大,桃李满天下。唐代一大批著名的文臣武将即出自于赵蕤的门下。如果说兵家谋略侧重于军事(以《孙子兵法》为代表),法家谋略侧重于政治(以《韩非子》为代表),纵横家谋略侧重于外交(以《鬼谷子》为代表)的话,那麽赵蕤的《长短经》则集前代谋略思想的大成,全方位阐发了中国古代的谋略思想。他以历史学家的博大,政治家的敏锐和谋略家的睿智,结合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分六十多个标题,淋漓尽致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同时升华出深邃的谋略思想,令人体味无穷。
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把正确识人用人当作为政之首,赵蕤亦不例外。他以较大篇幅论述各种人才的特点及其划分标准,识别人才的方法,以及如何驾驭、使用人才等核心问题。其涉猎的领域极为广泛,或君御臣,或臣事君,或上御下,或下事上;大到政治、军事、外交,小到人际交往、人伦纲常;或通过人心看时势,或通过世事看人心;或通过容色举止看人心;或透过人心看举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长短经》称作我国古代第一部人才学专著,并不是浮夸之语。我们这里选取了集中论述识人用人的章节加以注译,以飨读者。《长短经》的注文是赵蕤本人所著。或疏通文字,或阐发文义,或铺陈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我们均予以保留,供读者作参考。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注文部分只作简注,不作翻译。
《长短经》底本采自《四库全书》,另以《读画斋丛书》本及其它较早的版本作参校本,择善而从。限于篇幅,不出校记。
《观人学》,为邵祖平所著。邵祖平,字潭秋,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学者,与国学大师章炳麟交情深厚,曾执教于浙江大学,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精通典籍,治学严谨。本书就是其于浙江大学期间写成的。初版于1931年。
《观人学》甄采古籍,旁征博引,思接千载,全书征引经、史、子、集百余种,涉及儒、道、法、名诸家学说,条分缕析,持论平正,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汪洋恣肆。
《观人学》回顾了观人学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这一理论对社会对国家的实用价值,所用大量例证,均出于典籍或信史。可以说,它是我国古代人才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观人学的著作。
本书采用的体例是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对原文,特别是对《观人学》的原文做了大量的校订工作,改正了许多错讹之处;注释力求准确;译文力求明白晓畅。
 
 

  • 封面
  • 目录
  • 版权页
  • 前言
  • 《人物志》序 阮逸 撰
  • 《人物志》自序【魏】刘邵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