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五张图看懂「印钞≠通货膨胀」的魔术

发表时间:2020-09-06 点阅:3252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全球中央银行违背传统货币理论狂印钞票,不怕引爆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就在银行放款需求不振。只要盯紧银行放款增长率,印钞盛宴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在金融海啸后,将「金融稳定」纳入职权范围之内,今年COVID-19危机爆发,央行角色进一步扩大高风险的「信用分配」(Credit Allocation)领域,成为金融资产的「最后购买者」(Buyer of Last Resort),承担了部分财政国库的纾困责任,还介入商业银行的角色,直接向特定群体提供资金。

 

于是我们看到全球中央银行集体跨越红线,进入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领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传统分界已经模糊,直升机撒钱(Helicopter Money)与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成为热门讨论的崭新议题。

 

中央银行集体跨越红线,引爆点当然是金融市场失能,迫使央行将「稳定金融」作为最急迫的任务,不过,中央银行显然也对于「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有相当把握,判定无限制量化宽松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才敢放手狂印钞票。中央银行无限量化宽松的底气,到底在哪里呢?著名的经济学家,野村总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Chief Economist,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辜朝明在8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具体的答案:「银行放款增长疲弱」。

 

 辜朝明:央行政策转向,若没通膨,即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美国、欧元区、英国或是日本的实证都显示,民间贷款需求微弱,商业银行放款增长率,远低于中央银行量化宽松大量释放出的基础货币,也与货币供给额增长率有很大的距离。央行印发的钞票,被企业与个人储蓄起来了,银行贷款没有增长,就不会引爆通货膨胀。

 

辜朝明是日本最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早在1980年代就曾经进入纽约联邦准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服务,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日本与美国中央银行政策协同探讨的关键人物,1997年辜朝明成为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对于泡沫经济、量化宽松、大中华区的货币经济都有前瞻性的分析,更成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学界咨询的对象。辜朝明在金融海啸之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理论,清楚解释与描绘的总体经济面临崭新冲击与央行的因应方案。

 

辜朝明在今年8月的一份报告「疫情经济衰退的主因与美中关系展望」(The Driver of Pandemic Recession and Outlook for US-China Relations),针对央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提出具体解释,传统央行政策从控制央行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避免刺激通货膨胀;但是面对经济衰退的冲击,央行政策180度转向,转为「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就持续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

 

 

以上4个图是一组,说明央行大量印钞票,却没有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因为银行体系放款疲弱,企业与个人借款的增速,远低于央行印钞票的速度。

 

日本央行是量化宽松的始作俑者,从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央行就苦思对策,网路泡沫破灭后,日本率先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利率压到零,但是央行印出的钞票刺激货币增长的效果有限,而日本经过长期的量化宽松、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大量买进股票的政策刺激,30年来基础货币增加了15.33倍,但是货币供给额仅增加2.36倍,银行贷款余额累计了30年,竟然只有1990年的1.32倍。

 

日本似乎是工业国家的先行指标,用同样的角度来观察,2008年之后英国、欧元区都同样拥抱「日本化」的模式,美国动能比日本与欧洲要强,但是也呈现同样的模式。

 

〔图5〕明确解释了前面4张图,央行印出的钞票,大量被个人与企业储蓄起来了,美国在2005年的时候,储蓄率仅有2.2%,10年之后已经翻倍增加到7.7%,今年COVID-19的印钞狂潮,更在4月创下32.2%的天价储蓄率。央行印钞票,被老百姓好好存起来,存了太多现金的企业与个人,没有贷款需求,货币乘数远低于1,自然没有通货膨胀的威胁。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29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