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能跟喜欢的人一起吃吃喝喝,才不会辜负生命的美好!

发表时间:2021-04-06 点阅:1699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Elevate on Unsplash

 

人生的道路很长,旅途上需要有一起行走的伙伴,除了有人跟你一起工作、有人陪你玩,还要有人听你说话,分享你的忧烦。

 

我跟妻子一共有三十年的亲密关系,不知道是什么特殊缘分,在各方面都可以契合。我们不但是婚姻伴侣,也是一起做事业的伙伴、玩伴、饭友、旅伴,更难得的还是彼此可以付托心事的心灵知己。这样合拍让我们长时间活在两个人的世界中,似乎不需要别人,也因此在她骤然地离开后,让我需要重新建立跟外界的关系。

 

妻子当然预见了我会面临的艰难,所以临终前再三地跟我道歉,也嘱咐我要有一起吃饭的人。我想她其实担心的是我跟人群隔离的太远吧。

 

两人共筑的小世界,固然很美满,但因为跟外界接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跟朋友会形成一种比较有距离的关系。即使是那些在社会上很活跃的人,表面上看起来跟许多人交往,但因为多属于社会关系,并不算朋友,一旦离开社会舞台,也多半会变得很孤单。

 

人生的奇妙在于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当我觉得自己将会变得越来越孤单时,生命的舞台却并不按照这样悲观的想像演出。许多人物接续地登场,开始跟我产生交集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剧本尚未定稿,我原来看到的句点其实只是分号,另一幕戏带着温馨、光明的基调才刚开始。

 

自从我恢复单身之后,开始有许多朋友或过去的学生会主动来跟我交往,起先我认为这是基于一种同情,对于我新鳏身分的善意,不会太持久,却没想到妻子都离开六年了,都还一直在持续中。当我需要有人一起吃饭、旅行或是看电影、看表演时,都不愁找不到伴。

 

但是婚姻关系中最令我怀念的是彼此间那种信任、无所不谈的默契,以及与妻子带有女性敏感度的建言,这是男性友谊中比较缺乏的。男人间就算是好到像哥儿们了,还是有许多不会触碰的话题,特别是涉及情感及挫折方面的,因为暴露脆弱面太过女性化,在崇尚竞争的阳性群体中是不足取的。

 

相较于哥儿们,姊妹淘之间会分享更多的隐私,到达闺蜜的程度时,更是一见面就忍不住要掏心掏肺,但男生如果这么做就会让人觉得娘娘腔了。最近网路上流行「基友」一词,「基」是粤语中的gay,字面涵义是男生之间好到像恋人一般,都让人觉得是同性恋了。其实基友指的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也就是两人好到勾肩搭臂,无话不谈,但是并没有肌肤之亲。他们完全以真性情互动,不拘俗礼,彼此了解的程度接近知己,因此感情很好,可以存在于直男、直女或者同志之间,不管内心有没有过暧昧,至少目前不是恋人。

 

其实谈恋爱并不需要以互相了解为前提,那些相恋结婚变老夫老妻了还彼此不了解的夫妻多得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要有一两个闺密或基友,心灵才不会太寂寞。我很幸运,在妻子往生后,这方面也有人补位。女生我视为闺密,男生就是我的基友了。限于篇幅,在此只分享其中一组经常跟我三人行的案例。

 

L跟F都是跟我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师生情谊了,跟其他学生一样,在妻子在世时,她们都守着师生的分际,在课堂之外不太会有私下的交往。六年前在妻子过世后,她们结伴来看我,没想到却发展出接近家人般的好友关系。

 

L已经结婚,没有孩子,跟先生相互尊重,给彼此很大的自由。L为了创作出国拍片,可以一离开就是三个多月,没有做母亲或媳妇的压力,我很替她庆幸。她曾经是国内一线刊物成功的摄影师,却在接近中年时毅然决定回到学校读书,而增加了纪录片工作者的身分,她不为现实所困勇于追寻自我的精神,令人感佩。

 

F外表看起来谦和有礼,服务热心,虽然已经是四十一枝花的年纪,却依然单身,但是她不是没有人追,也曾经有社会条件很好的男友跟她论及婚嫁,只因她是一个很有主见,不愿盲目顺从主流价值与社会规范的人,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愿降格以求。她勇于追求自己要过的人生,不顾家人反对,一个人出国自助游,除了走天下也登百岳,见了不少世面。

 

不论已婚或未婚,L跟F都没有在扮演传统妇女的角色,也不太受身边人意见的影响,这点跟我很类似,也因此可以彼此了解,自然就成了好友。我们经常聚会,每次聚会必定一起吃饭,我们会约在下午三、四点碰面,先一起下午茶暖身,更新一下彼此的近况,然后就天南地北地聊,总是会拖到子夜才结束。

 

因为谈话时想要更自在与不受干扰,我们很少约在外面餐厅,都是在南村落,每次见面前会先沟通一下要做些什么菜,大家分个工,虽然很随兴但也会想要有点创意。L的厨艺最好,也经常带阳明山菜农种的新鲜蔬菜过来;F自我要求高,每次都会展示她刚学会的新菜,而在跟我们分享之前,总是已经试做过一两次; 我不好意思总是坐享其成,偶尔也会炒几个家常菜陪衬一下。

 

每次聊到五、六点天色昏暗时,感觉有点饿了,就轮番去开放式的厨房烧菜,我们每做好一、两道就坐下来吃,品尝之余,也小酌一番,更有助谈兴,吃得差不多了再换手去煮下一轮的菜,如此节奏轻松自在,聊起天来更是畅所欲言,毫无保留。不管是暗恋的对象、祕密的地下情、网路配对软体上的冒险、内心的渴望与恐惧……都在互信的基础上说个痛快。

 

我们每个月都会聚餐一到两次,有时自己做,有时买外卖,也有时会去餐馆尝鲜,就好像一般家人共食的日常一样,不怎么讲究,但也会尽量变花样,反正食物不是重点,珍贵的是彼此的陪伴与心情的分享。几年下来,我们熟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与恋爱史,是可以信赖也互相保守祕密的知交,更像是彼此了解的兄弟姊妹。

 

有人问我如何跟晚辈发展出如此亲近的关系?我想一方面是我从来没意识到我们之间存在着辈分的差异,既然都是成人了,大家就可以用朋友的方式平等对待;另一方面是我对他们的人或是说的话都全盘接受,只要确认他们是良善的人,就没有必要用特定的标准来评断他们。

 

人际之间的交往常常需要一起从事某种活动,而吃饭既是维生之必须,又可带来生活情趣,是最适当的选择。如果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最常聚集的地方是饭厅,那一定是个幸福的家庭,而食物也会是凝聚这家人情感的核心。

 

我的妻子喜欢做菜,也经常在用餐时跟我分享她私密的心情,她去世后,我一直怀念著那种灵魂与口腹之欲双重满足的好时光,能够有这些基友闺密们陪我一起吃饭聊天,等于多少填补了这部分的失去,真是幸运啊。

 

►本文摘录自《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一起吃饭,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