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走出隧道之后,看到的会是桃花源吗?

发表时间:2022-06-08 点阅:881
Responsive image

Photo by Jan Kopřiva on Unsplash
 

其中,低感染率与多次清零的成果,让台湾的防疫被视为资优生表现,也提升了台湾能见度与世界友谊。

只是,去年底开始蔓延的Omicron变种株,高传染率与低致死率的特性,终究让台湾做了与多数国家相同的选择,开始走在与病毒共存的道路。

在这个期待解封的时间点上,如何摆脱昔日模范生心态,切实地看看国外在共存模式中,有哪些是台湾的不足,应是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正因为两年多的疫情已大幅改变了各国的产业消费型态,如美国的银行业,尽管社会已经脱下了口罩,但金融消费型态却已完全不同,大家更习惯使用网路银行与聊天机器人的零售金融服务,速度快又便利,至于大额贷款与重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改采预约服务型态,让金融营业大厅只需留下一、两个柜台。

而疫后金融的另个展现,就在消费者行为本身,疫情促使金融科技打破使用习惯的最后一哩路,也就是跨越那些X世代对于网路银行的使用信任门槛(如同台湾的四、五年级生终于不再去银行刷存摺以求安心)。

另外手机就是银行的型态下,各具特色的个人化银行网路服务取得了市场认同,年轻世代改变了对大型金融机构的使用偏好,让银行的品牌策略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定位。

金融生态的转变,在这波Omicron疫情下的台湾,事实上也正切切实实的进行中。

原来银行的第一线行员,一开始就成为病毒的首波攻击对象,让防疫工作成为沉重负荷,而随着临柜服务需求的消失,不论是消金或企金业务人员都开始被赋予更高的财富管理业绩,用来填补那些被网路服务取代的营业绩效,变成了金融人员更大的工作压力。

其实,不单单是金融业,疫后的旅游餐饮业、医疗保健业等,在国外也都呈现出全新「回不去了」的服务面貌。

因此,如果疫后的准备仍只想利用既有的人力与设施,单单调整业绩目标设定,来期望回到原本的美好,那将是缘木求鱼,最终将被疫后世界所抛弃。

相对的,唯有参酌国外经验,及早采行组织与人力的数位转型,规划更新的企业商务模式,才能回复企业成长动力,持续未来市场的获利机会。

在疫情的黝黑隧道中,我们仿佛已经见到了光。

而国外在与病毒共存的过程经验,却也点出了台湾未来因应疫后世界的可能盲点。

毕竟,在过去两年间,政府与人民社会的共同防疫努力,已经让世界认可到民主社会的优质防疫可能,也为台湾全体人民争取更多因应疫后世界的时间。

就经济发展而言,接下来,各产业领导人该如何善用后进者的优势,借鉴国外经验,全面重新思考布局,那才是台湾防疫成果最大的经济果实。

毕竟,隧道之后,能不能真的像桃花源般的美好?

正考验各行各业企业主的智慧。


►►本文作者为《台湾银行家》杂志总编辑

〈更多文章内容请详:台湾银行家 [第150期]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 (http://service.tabf.org.tw/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