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民111]

热门文章
哪一种运动才能真正对抗肌少症?
发表时间: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杠青年,先拿回人生选择权
发表时间:2018-06-22

自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

超载的星球,住满寂寞的心灵

发表时间:2022-12-13 点阅:1976
Responsive image
     

过量的事物
 
现在的这个世界,所有事物都过量了。比方说,世界上有非常多书。根据数据机构保守估计,现存共有一亿三千四百零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三本书,这还是到2016年上半年为止。到现在已经又多了好几百万本书了。不管怎样,一亿三千四百零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三,严格来说还是很──多。

并非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并不是一直都有这么多书,理由很简单。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书仰赖手工制作,亲笔写在黏土、莎草、蜡或羊皮纸的表面。

就算印刷术发明了,也没那么多素材可以阅读。十六世纪初,英格兰某地若组成读书会,很快就会面临无书可读的窘境,因为根据大英图书馆统计,当时每年大约只出版四十本不同书籍。所以,热心的读者很容易就能跟着读完每一本出版的书。

「各位最近都读些什么呢?」假定读书会里的某个假想成员问。

「有什么就读什么囉,西德瑞克。」对方想必会这样回答。

不过,情况转变得很快。到了1600年,英格兰每年已约有四百本不同书名的书出版,比上世纪增加了十倍。据说英国诗人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是最后一个读遍群书的人,但算一算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在1834年去世,那时存在的书已经有数百万本。不过有趣的是,当时的人还会相信人有可能饱览群书,现在没有人会相信这种事了。

我们都知道,即使能打破速读的世界纪录,我们能读完的书也永远只是现存书籍总量极微小的一部分。我们淹没在书海里,正如我们淹没在数不尽的电视节目里。可是,我们一次只能读一本书,一次也只能看一个电视节目。我们周围的事物全都数以倍增,可我们依然只是单独个体。只有一个我。比起网际网路,我们全都很渺小。想要享受生活,我们可能必须停止再去想那些我们永远没办法读的书、看的电视、说的话、做的事,转而想想要怎么在能力范围内享受这个世界。活在人的尺度内。专注于我们做得到的那几件事,别执著于做不到的那千百万件事。不要贪求平行人生。找数字小一点的运算。当一个自豪且独特的个体。一个不可分解的质数。

 
寂寞的解药

 
现代生活的矛盾就在于,我们从未如此紧密连结,然而也从未比现在更加孤单。私家轿车取代了公车。在家工作取代了工厂,也正渐渐取代开放式办公室。电视取代了音乐厅。Netflix正逐渐化身为新型态电影院。社群媒体取代了在酒吧认识的新朋友。推特取代了茶水间。个人主义也取代了共同体。我们面对面谈话的次数愈来愈少,比较常用帐号分身与人互动。

我发觉这几年,我的线上好友不断增加,但现实生活中会见面的朋友却在缩减。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件事。我努力逼自己多出门,每星期至少与朋友交际一次,渐渐也觉得没那么难了。

我不是会缅怀黑胶唱片或光碟的那种人,但我很怀念面对面的人际接触。不是Facetime,不是Skype,而是实际与某人说话,冒着风雨,顶着阳光,彼此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阻挡。在家里,我尽量放下笔电,多跟孩子说话,免得他们长大以后,觉得自己的重要性还不如一台MacBook Pro。我也尽量不把麻烦当理由,无故取消与朋友的约会。

这确实很费力,真的非常困难。有些日子我甚至觉得,说服北韩放弃开发核武,比起说服我自己不要还没吃早餐就开了十七次社群媒体,可能都还容易得多。

线上社交很容易,风雨无阻。永远不需要叫计程车,也不用把衬衫烫平。而且有时候也很美好,事实上常常都很美好。但在我灵魂最深、最深的隐密深处,我意识到无臭无味、人工照明、数位化、分门别类、企业拥有的环境,并不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就像外带餐点怎样也取代不了在一家温馨餐馆吃饭的纯粹乐趣。而我,这个一度因焦虑引起广场恐惧症的人,正慢慢强迫自己花久一点的时间,接触那个风吹雨打、一团混乱的空间,我们有时候仍会浪漫地称之为现实世界。



►►本文摘自:《在焦虑星球上微笑